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0年 0卷 6期
刊出日期:2000-06-25

论文
 
       论文
0 本刊二000年总目录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邓小平理论体系结构新探
荣开明
探讨邓小平理论的体系结构 ,首先要明确邓小平理论研究的特定对象。邓小平理论是关于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与发展社会主义的规律性科学。其体系结构的总体层次是三个 :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在这些层次的内部也有其完整科学的子系统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新时期反倾向斗争的基本经验研究
项久雨
文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我们党正确开展反倾向斗争的基本经验。其主要内容是 :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地反对错误倾向 ;坚持党内思想斗争的性质 ,坚持团结的目的 ;摒弃“左”比右好、宁“左”勿右的传统观念 ;坚持用“三个有利于”的实践标准和“不争论”的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 ;开展反倾向斗争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文章认为 ,反对“左”、右两种倾向是我们党在自身建设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论
郭齐勇
孔孟儒学的人格境界论有两个要点 ,一个是它的终极至上性 ,即与天道相联系的“圣”的境界 ,另一个是它的经世致用性 ,即与人道相联系的“凡”的现实。前者是最高的理想 ,后者是理想的实现 ,两者之间密切沟通 ,不可脱离。有的论者只看到儒学的世俗伦理的一面 ,不承认它的超越性 ;有的论者又只看到儒学的高明理想的一面 ,不承认其所具有的现实性。关键的问题是要理解天道与人道、神圣与凡俗的贯通。这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和行为模式 ,对今天的人格教育有重要启示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32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创新和继承--郭绍虞等人治学经验及其现实启示意义
王先霈
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经历七十余年的建设 ,正面临新的转折 ,急需重新研究开拓者的治学经验。郭绍虞愿意详照隅隙而不愿粗观衢路 ,适应了学科分工精细化的时代要求 ,校正“爱博”而芜浅的浮躁学风 ;他在史料的系统发掘中的“海底捞针”精神 ,并由此探讨文学的规律 ,他把理论批评现象放在所由产生的思想文化环境中审视 ,借助其他学科手段考量 ,凡此种种 ,都有现实的启示意义。理论思辨性的不足 ,可能是受到传统学术习性的束缚 ,这也可作为今天的鉴戒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26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话语分析:文学言说中的文化选择--语言批评方法论之一
孙文宪
在文学言说中,任何个人的言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传统的制约下进行的,其显示了文化规范对文学语言活动的影响.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对这个过程和这种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由此形成的话语权力必会导致主体的消失.本文认为,语言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话语分析,把握和阐释文学言说中的文化选择.发现和分析文学言说的这种隐蔽的非个人的意蕴,正是语言批评的特点和价值所在.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16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后现代社会中的新马克思主义批评
胡亚敏
本文以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为个案 ,论述后现代社会中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特点和贡献。詹姆逊的新马克思主义批评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元评论的基础上吸收、整合 2 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及后现代理论的产物。詹姆逊认为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在诸多深层问题上有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能够对后现代社会提供更广泛的观照和更深刻的理解。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强调马克思主义阐释的优先权 ,同时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分析与形式主义批评加以综合 ,建构“社会形式诗学”;将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结合起来 ,在后现代语境下重建马克思主义批评 ;这是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主要特征。詹姆逊为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对我国建设马克思主义批评具有借鉴意义。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201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郭店楚简与屈赋中理性观念之始探
佘斯大
:1993年湖北荆门挖掘的楚墓墓主的生卒年代、职务均与屈原大致相当 ,墓中竹简为我们研究屈原提供了大而具体的文化环境。楚简中儒家与道家著作里的许多理性观念在屈赋中可以得到印证和进一步的阐释 ,反过来为研究屈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根据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书讯
我校经济学院教授、学报副主编陈银娥博士后的博士论文《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 0 0 0年 )已被中国金融出版社作为第二批金融博士论丛之一出版。该书详细介绍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需求理论的产生与演变 ,详述了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导效应及国际经济中的货币政策等方面的政策主张 ,追溯了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对各国宏观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阐明了西方其他各学派的货币政策及其对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评价。在此基础上 ,本着客观公正、博采众长的原则 ,论述了凯恩斯学派对中国货币金融…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诗经》中自然的主观化和客观化的文化意义
潘世东
在对中国文化核心精神的看法上 ,历来都有“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之争。其实 ,“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都是中国文化核心精神的一体两面 ,没有它们的矛盾互动 ,就不会有中国文化的进步和发展的今天。本文以为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两种文化精神都较全面而典型地贯彻在《诗经》中了。作为前者的体现是全民性的本真日常自然 ,其中 ,浸润并沉淀着中国文化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科学精神 ,而作为后者的体现则是平民的自然 ,以及由平民的自然所孕育生成的《诗经》的艺术表现方式——赋、比、兴 ,其中 ,浸润并沉淀着中国文化亲和自然、回归自然的伦理情怀和人文精神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222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论许浑诗中的水
贺秀明
许浑诗歌多水 ,客观方面的原因是他一生足迹所至 ,居住地多是水源丰富之地 ;主观方面的原因是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原始意象 ,诗人运用水的意象抒情言态。与此对应 ,许浑诗中的水分为两类 ,一是自然原质之水 ,一是诗人意象之水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17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论电视作品的叙事语境
曹廷华
本文从电视作为一种叙事文体出发,在叙事性与纪实性的结合中,在对现实语境的把握中,论述了叙事语境与现实语境的关系,叙事语境的创造意义、作用和叙事语境的几种情况,说明叙事语境是产生叙事功能和效果的重要关键问题.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23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论印刷"语言"文化时期的传播走向与交流特征
李显杰
建基于机器装置和机械技术进步之上的印刷媒介"语言"的形成是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印刷"语言"促使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使文化交流进一步推向全社会而成为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资粮;同时印刷媒介"语言"也使文字的线性思维方式成为人类思维的具有普遍性的固化模式.这一时期的总的文化传播走向可称之为:普及化--单向性.其交流的基本特征是:<1>批量生产<2>广泛普及;<3>形态多样;<4>线性贯穿.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22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战后欧洲联合中的"政府间主义"及其影响--兼及欧洲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黄正柏
战后欧洲联合进程中一直存在超国家主义与政府间主义两种倾向.联邦派主张的超国家原则始终受到政府间主义原则的抵制.欧洲共同体主要国家中,法国和英国是坚持政府间原则最坚决的国家.超国家主义原则与政府间原则的斗争,反映了欧洲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的矛盾.在两种倾向的斗争中,欧洲共同体在坚持一体化的同时保持了主权国家的主导和控制.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24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荷马史诗中的人民大会及其政治作用
晏绍祥
:国王、长老会和人民大会构成了荷马时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在关于荷马时代政治制度特点的争论中 ,人民大会的作用备受关注。本文根据荷马史诗所提供的材料 ,结合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 ,对人民大会的政治作用进行探讨 ,指出人民大会确实具有相当重要的职能 ,举凡有关全体的大事 ,都会被提交到人民大会上讨论。但它毕竟不同于古典时代的人民大会 ,缺少定期集会制度 ,所讨论的问题局限于召集人的兴趣 ;在会上发言的都是贵族 ;发言者从来不向人民呼吁 ;人民大会没有投票制度 ,从不通过决议 ,偶尔通过决议 ,也无力贯彻和执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主要是平民内部分化严重 ,政治素质低 ,缺少自己独立的政治和经济要求所致。因此 ,在荷马时代的政治舞台上 ,人民大会大多数时候只是个被动的看客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303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张謇与中韩文化交流
章开沅
张謇是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 ,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驱。他在 1882年曾随清军前往朝鲜 ,协助国王李熙平定“壬午兵变”,并与该国士大夫结交。自此以后 ,与朝鲜友人诗文唱和达46年之久 ,肝胆相照 ,患难与共 ,为近代中韩文化交流增添了光辉的篇章。本文侧重论析他与韩国诗人金泽荣之间的深厚友谊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26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学术性与可读性有机统一的新作--评修倜《文学奥秘探胜》
李旭
一口气读完修倜先生的新著《文学奥秘探胜》,觉得作者写了一部难得的好书——好就好在它抓住文学原理中主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作出了深入浅出 ,绕有情趣的阐释。全书既有深入的论述、新颖的观点 ,又以富有文采的笔触 ,系统扎实地描绘了文学理论的基本知识构架 ,达到了学术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统一。本书 13个专题 ,即 :“什么是文学”、“文学与生活”、“文学与人性”、“语言的痛苦与超越”、“文学语言的多义性”、“典型人物及环境”、“主题新解”、“文学风格及类型”、“三种文学形态比较”、“文学创作中的对象化”、“神奇的灵感思维”…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218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的选择、兼容及防范
聂运麟
文章认为,社会主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制度的范畴,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交换的一种方式,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在不同的所有制条件下,市场关系都曾经有其存在的不同历史形式;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一种比较发达的历史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是市场经济存在的新的历史形式.市场经济既有明显优势,又有严重弊病,社会主义必须用其所长,限其所短.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是改变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形式,但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本质.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试析中国传统哲学的美育与素质教育思想
高华平
中国传统哲学的美育与素质教育思想具有以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为最高人格理想,以“乐教”为培养完美人格的基本手段,强调“知行合一”,重视环境习染,注意教与学、言传与身教、教学与体悟相统一和各学派与各民族美育与素质教育思想各具个性等重要特点。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美育与素质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国的美育与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与借鉴作用。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12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政府对市场竞争实施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曹海晶,王建新
政府对市场实施监督的主要任务是依法制止市场主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垄断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本探讨了政府对市场竞争实施法律监督的职权范围、职权内容、职权分类等问题,并结合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及我国《反垄断法》的制定,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政府监督职权的若干思考和构想。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206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
张立荣,李海华
本在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和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对策。认为改善和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完成这项工程,需要人们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在当前和今后几年内,应当着力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机制,抓好社会互助活动,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建设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29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楚辞》选自"屈原赋之属"考论
周禾
作为总集之祖的<楚辞>,它的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今本<楚辞>实则来之于<汉书艺文志>之"屈原赋之属".至于王逸<楚辞章句>题为"汉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夫臣刘向集",此显系为后人所加.经由自己所编之书而题前贤之名,这已是自古以来的通例.今本<楚辞>所收作者共10家,作品73篇,其作者一般都可以在"屈原赋之属"中找到主名,其每一作者作品的篇数一律小于或等于"屈原赋之属"中相应作者作品的篇数.所以可证<楚辞>是"屈原赋之属"的选本.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16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太平天国政权的对外开放
高路
在经世文入学习西方的呼声逐渐淡出中国社会时,太平天国政权再起波澜,刮起一股带有农民色彩的开放风.他们以"异端"宗教集合民众,用西方先进器物装备自己与清王朝抗衡,甚至按西方社会模式设计国家的发展前景.他们的开放举动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铺垫.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15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近代商业学校教育初探
严昌洪
中国古代商业教育采取学徒制形式。到了近代,由于学徒制度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商业学校教育兴起。本考察了商业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回顾其兴起与发展的历程,介绍其学制、课程、教材、师资、管理以及学生来源与出路,兼论新式商业学校出身的商人与传统经验型商的差异,并对近代商业学校教育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王启康
本就教育的主体性问题在已有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全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对人的主体性的实质做出一个有心理学意味的界定之后,又提出人的主体性的普遍性与差异性,并在其差异性中提出量与质的差异的存在、表现与其意义以及提高人的主体性的心理学条件和途径;第二部分则把教育的主体性分为教育培养目标中的主体性与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并论证了二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的核心问题即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从其发生、实现的条件以及其发展的不同水平和阶段性进行了分析说明,并提出加强、提高这种主体性的要求与建议;第三部分则是在已有的议论的基础上再提出几点体会。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158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我国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吴航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主体性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历了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活动的主体性从教学论层面纵深到本体论;从义务论、能力论意义上的教育系统主体性回归到权利论等几个转变。为深化研究,须进一步从当前的知识状况,个体的自我意识及自主权等角度出发,夯实主体性教育理论研究的哲学、心理学、尤其是法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理论根基。
2000 Vol. 0 (6): 0-0 [摘要] ( 268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