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8年 57卷 1期
刊出日期:2018-01-27

 
1 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基于智慧监管理论的视角
刘 鹏 李文韬
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传统餐饮”而形成的网络订餐行业发展迅速,但也明显存在高信息不对称性、高外部性、高流动性、高风险性等特征,极易引发食品安全风险。遗憾的是,目前政府对此类新兴行业的监管速度、监管理念、监管手段等都存在较多不足。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了智慧监管理论,对相关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整合,从监管理念、监管主体、监管手段、监管效果四个维度将智慧监管理论与传统“命令-控制型”监管理论进行对比,明确了智慧监管理论在破解网络订餐食品安全监管难题上的优势,继而利用智慧监管理论的四个维度,构建了基于智慧监管模型的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和保障机制体制四位一体的大监管体系框架,提出了以智慧监管理论为指导、以有效运用政策工具和信息技术为核心、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治理解决方案,探索实现网络订餐食品监管协同参与、多方共赢的良好监管新机制。
2018 Vol. 57 (1): 1-9 [摘要] ( 1107 ) HTML (1 KB)  PDF (1492 KB)  ( 660 )
10 超越机构重组:走向调适性监管
刘亚平 文 净
本文将1992年以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划分为开放式监管、分环节互补式监管、综合协调互补式监管、集权互补式监管四个阶段。尽管监管机构不断重组,监管权力从分散走向集中,依赖发证的监管方式却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监管方式的选择是监管理念的体现,“发证式监管”反映的是一种静态的政府“全能主义”监管理念。本文认为,破除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困境,必须超越机构重组,引入调适性监管理念,认识到监管并非一劳永逸,而是动态性的,必须能够随着时间变化、科学技术进步、认知水平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将新的信息和技术进步不断整合进监管中来。
2018 Vol. 57 (1): 10-16 [摘要] ( 266 ) HTML (1 KB)  PDF (1002 KB)  ( 221 )
17 中国基层社会秩序变迁及其建构涵义
周庆智
以公共性社会关系性质的变化为核心,对传统至现在的基层社会秩序变迁及其建构涵义做出不同于以往认识范式的重新阐释。认为,传统基层社会秩序规则浑融于国家权力体系,既有自发秩序的性质特征,又是国家权威秩序的功能实现部分,由此型构出权力支配关系上的官治与民治互嵌式社会治理形态和社会秩序图式,并且这种传统基层社会秩序规则在近代以来的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延续下来,并被熔铸到新的变化的社会结构型态当中。因此,要在历史与现在的连续性和关联性上,来解释当前基层社会秩序的规则结构和体系意义,并且要在公共性社会关系和基层社会自治体系发展上,来推动基层社会秩序的现代建构,亦即基层社会秩序的公共关系和公共规则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基层社会合法性秩序规则的历史传统与现代社会秩序规则的贯通基础上。
2018 Vol. 57 (1): 17-33 [摘要] ( 278 ) HTML (1 KB)  PDF (2417 KB)  ( 269 )
34 催化效应还是替代效应: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参与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基于全国性数据的实证分析
易承志
现有研究对互联网使用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参与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议,主要有催化论与替代论两种观点。基于CGSS2010的全国性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农民的互联网使用对其参与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频率的提高并没有显著增加农民参与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概率,也就是说,互联网使用没有对农民参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发挥催化效应;相反,互联网使用频率的增加显著降低了农民参与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概率,显示出了互联网使用对突发群体性事件参与的替代效应。基于研究发现,考虑到当前农村网民占比和网民规模均远低于城市,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农村互联网使用的普及,缩小城乡信息鸿沟,对于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2018 Vol. 57 (1): 34-46 [摘要] ( 245 ) HTML (1 KB)  PDF (1635 KB)  ( 309 )
47 体制性空间下的农村社区服务——一个初步的解释框架
罗 峰
现有农村社区服务研究主要从共同体、公共服务、社会工作三种理论视角出发分别阐释了内生与互助、公民权利与市场失灵、社区参与与助人自助等社区服务的不同侧重点,一方面忽略了体制环境、倾向应然研究,另一方面将社区服务置于狭隘的社区空间,不利于深入理解我国农村社区服务的约束条件及供给逻辑。基于此,有必要尝试从体制性空间角度,审视农村社区服务中政府、乡村组织以及农民之间的互动关系,展示现行体制如何设定和影响农村社区服务,在此特有的体制空间下社区服务何以运行、如何运行的。
2018 Vol. 57 (1): 47-54 [摘要] ( 193 ) HTML (1 KB)  PDF (1170 KB)  ( 321 )
55 现阶段背景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最优缴费率与最优记账利率研究
杨再贵
本文用OLG模型分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正视记账利率低于市场利率的实际,考察缴费率和记账利率对资本劳动比、人均消费和养老金待遇的影响。通过控制政策变量将资本劳动比调整到修正黄金律水平,求解最优的政策变量组合。考察人口增长率对最优记账利率的影响,估计老年人口抚养比高峰期的最优记账利率和缴费率并寻求其实现途径。提高记账利率和个人缴费率、降低企业缴费率能增加消费、资本积累和养老金待遇。若能实现最优记账利率高于五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则不仅能降低最优个人缴费率,而且能显著降低最优企业缴费率。
2018 Vol. 57 (1): 55-64 [摘要] ( 220 ) HTML (1 KB)  PDF (1165 KB)  ( 230 )
65 股票市场异象与A股定价效率
徐 步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1997年1月~2015年6月的数据为样本,基于组合构建法和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综合研究21种异象的实际表现,并探究了市场效率与各类异象表现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6种异象真实溢价显著,其中4种未被五因子吸收;(2)交易数据类异象的溢价在持有期延长后消失,而财务数据类异象的溢价稳健增长;(3)部分不显著的异象随持有期延长取得了有限规模的真实溢价。本文结果为交易数据类异象源自市场无效提供了经验支持,同时表明A股市场在中长期具有一定有效性,但短期价格效率仍待提升。
2018 Vol. 57 (1): 65-78 [摘要] ( 340 ) HTML (1 KB)  PDF (1392 KB)  ( 336 )
79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自由主义——罗默的自由主义批判
姚大志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由主义一直处于支配的地位;而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虽然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同自由主义者有密切的个人交往,但是他们也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批判。在关于分配正义的问题上,当代自由主义可以分为三派,分别是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平等主义的自由主义、以诺奇克为代表的极端自由主义和以德沃金为代表的运气平等主义。罗默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著名代表,对自由主义的三个派别都进行了严厉批判。在对自由主义各派的批判中,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持有两个基本观点:第一,作为平等主义者,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反对福利平等、基本善平等和资源平等,主张利益平等;第二,在分配正义的问题上,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受运气平等主义的影响,强调个人责任的重要性。但像其他平等主义理论一样,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平等主义理论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深层问题。
2018 Vol. 57 (1): 79-85 [摘要] ( 475 ) HTML (1 KB)  PDF (879 KB)  ( 197 )
86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正义思想
杨丽珍 毛华兵
本文阐述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正义思想诞生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文章指出马克思首次从唯物史观的高度探讨正义问题,使其正义思想具有根本的、总体性的意义,首次将正义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等联系起来,首次将生产领域的平等状况作为考量一定社会正义状况的指示器,从而科学解答了“正义之谜”。文章批驳了伍德等人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片面性、表面性解读,并指出这种解读严重曲解了马克思的原意;认为当下中国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具体运用,已经并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正义状况更好更快的提升。
2018 Vol. 57 (1): 86-92 [摘要] ( 339 ) HTML (1 KB)  PDF (1000 KB)  ( 229 )
93 郭象《庄子注》诠释方法论新探
周光庆
由于学术界存在某些误解,以为“寄言出意”是郭象注释《庄子》的“根本方法”,是郭象齐一儒道、调和“自然”与“名教”、建立其哲学体系的“根本方法”,故而笔者追随诸位学者之后进行郭象《庄子注》诠释方法论新探,尝试提出并论证郭象《庄子注》创建的三种主要诠释方法论:一、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即透过“寄言”以发掘出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意;二、顺其章法以探微索隐,即紧扣文本以分析章法而层层解说、层层推理;三、参与论辩以阐发义理,即诠释者本人参与经典文本所表述的论辩场面以阐发义理。本文认为,以上三种诠释方法互动互补而自成系统,才是郭象《庄子注》诠释方法论的本质特征和独特风格。
2018 Vol. 57 (1): 93-100 [摘要] ( 266 ) HTML (1 KB)  PDF (1434 KB)  ( 267 )
101 “七十子”与儒学在江南的传播
高华平 沈 月
“七十子”是对孔子弟子中贤达者的代称。“七十子”中到过江南的,有子贡、子游、澹台灭明以及孔子的再传弟子馯臂子弓。子贡到江南游说吴王伐齐、吴晋争霸,成功免除了鲁国被齐国侵犯;澹台灭明“南游至江,设取予去就,从弟子三百人,名显乎诸侯”;子游则把其与孔子相同的“大同”理想带到了江南;臂子弓作为孔子的再传弟子,是文献记载的将《易》学南传的第一人。“七十子”中游江南的孔子弟子的学术特点都在于“文学”,其思想特点是儒家而包含有道家思想的倾向,其传播路线则是由齐鲁而南下江南。这与江南吴越之地当时的地域文化特点是基本吻合的,反映了早期儒学传播的时代特点。
2018 Vol. 57 (1): 101-106 [摘要] ( 288 ) HTML (1 KB)  PDF (1049 KB)  ( 251 )
107 从政治场域的边缘到诗歌场域的中心——晚宋江湖诗人的价值取向与身份认同
熊海英
处在近世社会前端,南宋后期“江湖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现象颇受关注。“江湖”有地理、文化和社会三个概念层面的涵义。论者一般从文化概念层面定义这个诗人群体,从而对其社会地位、身份及创作风貌有所预设;如果从社会概念层面理解“江湖”,则能发现南宋中期以后,一个更具自主性的诗歌场域正在形塑,诗人们的确已经用“江湖”指称他们活动的特定社会空间。由于科举制度改革,诗人在权力结构中边缘化了;不过,惯习和士人的内转倾向决定诗歌仍是最重要的文体。在此前提下形成特定的社会空间:其间行动者以诗人为身份,以诗歌为竞争资本;当诗集被刊行出售或者换来馈赠,实现与金钱的直接转换,就表明诗歌场域已经相对独立。它强调文学写作自身的价值和原则,并且呈现从庙堂下移的倾向。而诗歌写作的纯文学性和平民化趋向,正是近世文学的特征之一;只要转变观察角度,江湖诗人现象的多层意义就得以呈现。
2018 Vol. 57 (1): 107-113 [摘要] ( 279 ) HTML (1 KB)  PDF (1493 KB)  ( 404 )
114 试论早期历史散文叙事的“事实”与“事义”
李 翰
叙事与抒情有着不同的发生机制,散文叙事始于历史叙事,记录史实、保存档案是其基本功能,直书实录是其基本叙述方式,既与其实录功能相吻合,也与早期叙事能力的限制有关,反映了单线直观的思维。春秋后期的史著,道德及政治倾向成为重要的叙事目的,如何既表达立场倾向,又保持客观的叙事风格,史家腾挪于两全之间,大大推动了历史叙事能力的提高。
2018 Vol. 57 (1): 114-119 [摘要] ( 224 ) HTML (1 KB)  PDF (1029 KB)  ( 244 )
120 从《蹇蹇录》看日本侵华的诡秘逻辑
孙立祥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担任日本外务大臣的陆奥宗光撰写的个人外交回忆录——《蹇蹇录》,不仅自供了当年日本决策层策划、发动、推进甲午战争的“真相”和“奥秘”,而且揭示了日本完胜中国的真正原因。前者包括:“师出有名”的欺世说辞;排除“干涉”的狡黠手法;危机公关的下作手段;逼吞苦果的鬼蜮伎俩。后者系指:日本获胜除了靠坚船利炮等军事“硬实力”外,还靠外交运作、人才储备、舆论宣传、情报刺探、国际法运用等“软实力”。这一探讨,不仅有助于评估陆奥宗光及“陆奥外交”在这场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对总结和汲取中日甲午战争的惨痛历史教训,尤其对洞察日本侵华的诡秘逻辑,均有裨益。
2018 Vol. 57 (1): 120-128 [摘要] ( 353 ) HTML (1 KB)  PDF (1889 KB)  ( 305 )
129 辛亥革命前后章太炎对道法政论之阐释
王 锐
在辛亥革命前后,章太炎在体认时代变局的基础上,对先秦道法二家的致用之道充分继承,作为感观时局、抒发政见的重要理论基础。他在清季对代议制度大加抨击,从学术根源入手,直指当时被许多人视为中国民主思想先驱的黄宗羲,对其主要观点逐条反驳。在此,他所运用的思想资源,便是先秦法家。同时,章太炎认识到法家学说的局限在于国家权力无限延展,让民众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当时清廷新政,许多举措与此极为相似。是故他新诠齐物哲学,借庄子之言消解法家之失。在《检论》中,他探索能完全做到循名责实、保障民众利益的真“法治”,认为舍去法令明文,以查无实证之词与占人心术之语来判定罪责,这才是执法过程中的最主要弊病。总之,章太炎之于诸子,从中国历史与文化本身脉络出发,根据对时局的感观,阐释诸子思想中能对今世有所贡献者。在他那里,传统与现代之间绝非处于割裂状态。
2018 Vol. 57 (1): 129-141 [摘要] ( 401 ) HTML (1 KB)  PDF (2746 KB)  ( 308 )
142 影像的政治:电影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谱系与理论逻辑
陈世华
电影背后隐藏着影像的政治。电影政治经济学注重探讨电影文本和行业背后政治经济权力的互相建构,体现了清晰的知识谱系、鲜明的学术传承和独特的理论逻辑。电影政治经济学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维度探讨电影的本质和功能,揭露电影业背后的经济制约和权力关系,阐明电影业和资本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美国电影向海外拓展的政治经济驱动力以及世界电影市场的电影依附关系及其深远影响,为我们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电影和电影业提供了替代性的理论洞见,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
2018 Vol. 57 (1): 142-149 [摘要] ( 248 ) HTML (1 KB)  PDF (1305 KB)  ( 387 )
150 微博维权行为的实证分析与法律引导——以110个典型案例为中心
常 健 余建川
微博技术的发展以及“权利本位”思想的影响导致以微博为媒介的维权事件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当现有维权渠道不畅或缺乏公信力时,微博维权行为便在“体制外”得以生存发展。通过对2010—2016年全国110个典型的微博维权案例研究发现,微博维权行为在维权主体、对象、过程以及结果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传统维权行为不同的特征。虽然微博维权在社会监督、政治参与、权利救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效用,但它冲击了现有的社会秩序,有违全民守法的内在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引发了网络民意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冲突,加大了依法维权制度化的难度。对此,微博维权行为的法律引导一方面应以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为基础,另一方面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着力思考完善依法维权的制度,以实现公民权利保障的法治化。
2018 Vol. 57 (1): 150-162 [摘要] ( 413 ) HTML (1 KB)  PDF (2230 KB)  ( 296 )
163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的成效、问题及对策——基于中西部6省12县(区)120余所农村中小学的调查
付卫东 范先佐
2015年6月,国家开始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通过对中西部6省12县(区)120余所农村中小学调查发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取得了初步成效:多渠道拓宽乡村教师来源,为乡村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实施差异化补助和教师周转房等措施,乡村教师工作生活待遇有所改善;职称评定和教师培训向乡村学校倾斜,拓宽了乡村教师职业发展渠道;实施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乡村教师辛勤劳动得到了充分肯定。同时,该计划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政策知晓率不高,乡村教师补充数量不足且质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乡村学校教师编制供需矛盾尖锐,城镇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不畅,乡村教师荣誉制度“不荣誉”。为此,提出加大宣传力度、建立“以省为主”的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严格乡村教师补充和退出机制、完善乡村教师编制管理制度等对策建议。
2018 Vol. 57 (1): 163-173 [摘要] ( 318 ) HTML (1 KB)  PDF (1877 KB)  ( 779 )
174 赋权与赋能: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之路——基于中西部6省12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调查
曾 新 高臻一
教师素质是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并实施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政策支持。基于对中西部6省12县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情况的实地调查发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积极作用,但与农村非小规模学校相比,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依然偏低,制约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改变依附型发展、城市化、标准化发展的思路和做法,以赋权和赋能的理念转变为突破口,实施一系列符合农村小规模学校实际的、围绕农村小规模学校及其教师发展需求的制度变革,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之路,让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成为一支扎根农村、胜任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并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高素质能力的专业化队伍。
2018 Vol. 57 (1): 174-187 [摘要] ( 268 ) HTML (1 KB)  PDF (2222 KB)  ( 709 )
188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领域、地方经验与路径探讨——第二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会议综述
王承禹 黄祥祥
2018 Vol. 57 (1): 188-192 [摘要] ( 227 ) HTML (1 KB)  PDF (880 KB)  ( 361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