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号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1年 45卷 3期
刊出日期:2011-03-25

 
       论文
0 双参数指数分布门限参数估计的讨论
陈应保*, 黄 欣, 李 静
针对双参数指数分布门限参数的两种最常用估计“极大似然估计和最小方差无偏估计”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估计方法,给出了最小方差无偏估计不合理程度的一个度量,统计计算结果表明了新估计的优良性.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92 ) HTML (1 KB)  PDF (423 KB)  ( 126 )
0 一类带Poisson跳随机森林发展系统数值解的存在唯一性
吕淑婷,张启敏
根据Gronwall和Barkholder-Davis-Gundy引理,采用显式Euler方法讨论了Hilbert空间的带Poisson跳的随机森林发展系统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给出了一类带Poisson跳随机森林发展系统数值解的存在及唯一性的充分条件.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219 ) HTML (1 KB)  PDF (404 KB)  ( 110 )
0 一类具Monod-Haldane功能反应和脉冲效应的一食饵-两捕者系统的复杂动力学性质
檀大耀,吴兴杰,黄文韬
基于害虫综合管理策略, 利用Floquent理论和微小振动法, 研究了一类具有Monod-Haldane功能反应和脉冲发生在不同固定时刻的一食饵-两捕者系统复杂的动力学性质, 得到了系统食饵灭绝的条件.由脉冲比较定理和Lyapunov函数方法,证明了系统持续生存的条件.数值模拟表明, 系统存在倍周期分支、混沌和半周期分支等复杂的动力学性质.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787 KB)  ( 149 )
0 常数H(a,X)与一致正规结构
张海霞*, 关晓红, 杨长森
主要得到常数H(a,X)=sup{‖x+y‖∧‖(a+1)x-y‖:x∈S(X),y,y-ax∈B(X),a≥0}的一些性质,并证明了其与一致正规结构的关系定理: 若X满足H(a,X)<(3+a)/2, 则对某个a∈[0,1], X具有一致正规结构.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60 ) HTML (1 KB)  PDF (240 KB)  ( 132 )
0 关于幂等矩阵的组合的几个秩等式及其应用
左可正,朱小琨,余盛利
研究了幂等矩阵的组合a(PQ)k+b(QP)k-cP(QP)k和a(PQP)k+b(QPQ)k-c(PQ)k+1的秩(其中a≠0, b≠0,P是幂等矩阵,Q是幂等矩阵或任意矩阵). 用两种方法证明了这些组合的几个秩等式,推广了Tian和Styan的有关结果.作为应用,用这些秩等式给出了(PQ)k±(QP)k和(PQP)k±(QPQ)k可逆的一些充分必要条件.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437 ) HTML (1 KB)  PDF (284 KB)  ( 101 )
0 Mersenne素数的一点注记
张四保*, 邓 勇
Mersenne素数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之一. 随着指数p的增大,验算Mersenne素数具有挑战性. 而Mersenne素数各个位次上的数字的确定,有利于对所发现的新的数进行预验证. 应用中国剩余定理,给出了有关Mersenne素数百位上的数字的一个结论.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234 ) HTML (1 KB)  PDF (240 KB)  ( 86 )
0 基于组播树的改进一致性数据融合算法
梁小宇*, 刘新华
提出了一种结合路由的基于组播树的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由3个阶段构成:组播树的构造阶段、兴趣散布阶段和数据融合阶段.算法构造了一棵以汇节点为根的组播树,在汇节点进行兴趣散布阶段,通过一种基于被动分簇的优化定向扩散路由协议进行路由扩散;数据融合阶段,借鉴多传感器中的一致性融合算法,通过重新定义其置信距离避免人为定义阈值而产生的主观误差.数值算例证明此方法可获得较好的融合结果,同时能耗低,实时性好.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70 ) HTML (1 KB)  PDF (709 KB)  ( 94 )
0 确认机制对ARP协议的改进
胡 清 桂*
首先分析了ARP协议原理,阐明ARP欺骗过程,然后提出了新的ARP协议,并采用OPNET仿真软件对新的协议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新的协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范ARP欺骗.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43 ) HTML (1 KB)  PDF (837 KB)  ( 159 )
0 基于曲波变换和Susan种子点生长的边缘检测算法
张瑞华 吴谨
针对现存的基于空间域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只能有效检测出图像有限方向边缘以及对于纹理复杂的图像边缘定位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曲波变换和Susan种子点生长的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曲波变换,然后对高频子图像运用Susan种子点生长算法进行边缘提取;对低频子图像采用极大值方法将轮廓检测出来,最后通过一定的融合规则进行融合,得到边缘图.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很好的抗噪声能力,尤其对具有复杂纹理的图像是一种有效的边缘检测方法.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25 ) HTML (1 KB)  PDF (801 KB)  ( 105 )
0 模拟阅读型脑-机接口信号分类研究
朱学才, 李 梅,邹思轩
脑-机接口(BCI)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正确地对EEG信号进行模式分类,以输出控制命令.本文在对“模拟自然阅读”模式下非靶刺激和靶刺激诱发的EEG进行去均值、低通滤波、下采样和归一化等处理后,结合对视觉诱发事件相关电位时域特征分析,提取出最佳特征量,分别利用BP神经网络和线性感知器算法对这些特征模式进行了分类.最终平均识别正确率分别达到87%和84%以上.对比研究表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分类效果较好,推测这是由于大部分EEG模式线性可分,只有10%左右线性不可分但非线性可分造成的.为提高分类正确率,简化BCI设计,详细研究了信号时程、时段的选择以及通道的选取对模式分类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信号时程越长分类精度越高;信号时段的选择对分类精度亦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32个通道中,选取第14(PO3)通道的EEG进行模式分类的精度最高.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52 ) HTML (1 KB)  PDF (503 KB)  ( 146 )
0 退火气氛对BiFeO3薄膜电性能的影响
王国强,刘红日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氟掺杂SnO2/glass(FTO/glass)衬底上制备BiFeO3(BFO)薄膜,薄膜的退火气氛分别是空气、氧气、氮气,退火温度为500 °C.XRD衍射图样表明BiFeO3薄膜结晶充分,没有杂相.剖面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薄膜的厚度为600 nm.铁电性测试表明在空气中退火的BiFeO3薄膜能够观察到饱和电滞回线,其剩余极化强度为53.9 μC/cm2;在氧气和氮气气氛中退火的BiFeO3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分别为53.6 μC/cm2和 39.2 μC/cm2.在空气和氧气气氛中退火的BiFeO3薄膜,在相同的测试频率时表现出相近的介电常数.此外,在不同气氛中退火制备的BiFeO3薄膜具有不同的漏电流特性.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1323 KB)  ( 141 )
0 金融系统多层复杂结构建模研究
唐 川,陈灵,陈章
为了更好地分析金融复杂系统的微观行为,基于投资主体协同演化自适应理论,在单层结构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主体、介主体多层结构建模方法,构建了投资主体在外部环境约束下多层树型结构模型.通过对原型系统的可信性检验表明该模型对简单分类投资主体的金融系统微观行为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够对层次化的金融系统微观主体行为进行有效仿真.为利用复杂系统自适应理论和基于主体仿真技术逐层研究金融系统投资主体行为复杂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61 ) HTML (1 KB)  PDF (681 KB)  ( 110 )
0 模拟退火算法在钢桁架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赵艳敏,霍达
将模拟退火算法应用于桁架结构离散变量优化问题,提出新的用于离散变量的退火邻域结构,进行了三杆和十杆桁架结构模拟退火算法优化计算,并与遗传算法和传统优化设计方法的优化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拟退火算法对桁架结构离散变量的优化问题更加有效,且新的邻域结构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提高了算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86 ) HTML (1 KB)  PDF (549 KB)  ( 90 )
0 含1,2,3-噻二唑杂环的双酰肼衍生物的合成与杀虫活性
Khalema D. L. Thandiwe, 石德清*
双酰肼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广泛用于植物保护中. 为了发现新型高效低毒性的双酰肼杀虫剂先导化合物,通过在双酰肼化合物分子骨架中引入1,2,3-噻二唑杂环,设计合成了一类含1,2,3-噻二唑的双酰肼衍生物3,其结构经IR、1H NMR、ESI-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确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200 mg/L质量浓度下对甜菜夜蛾幼虫(spodoptera exigua hubner)和小菜蛾幼虫(plutella xylostella)显示出良好的杀虫活性, 如化合物3f对甜菜夜蛾和小菜蛾分别显示出100%和95%的杀死率;但目标化合物对蚜虫(Aphis)的杀死率较微弱.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52 ) HTML (1 KB)  PDF (474 KB)  ( 85 )
0 无溶剂条件下5,6-二不同取代-2,3-吡啶二酮的合成
谢文林,周 颖, 唐绪福, 刘 建, 仇明华, 于贤勇,
在无溶剂条件下, 由3-羟基-2(1H)-吡啶酮与二种不同的芳香胺在NaIO3作用下一锅法合成了5,6-二不同取代-2,3-吡啶二酮, 产物结构经 1H NMR, 13C NMR, HSQC, HMBC, IR, ESI-MS 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 化合物3a的结构还利用单晶衍射进行了确证.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65 ) HTML (1 KB)  PDF (566 KB)  ( 81 )
0 微波辅助三分子点击化学合成1,4-二取代-1,2,3-三氮唑衍生物
李海根, 熊知行
三氮唑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本文用点击化学合成了1,4-二取代-1,2,3-三氮唑衍生物.在微波辅助下,碘化亚铜催化叠氮化钠、炔烃、苯磺酸酯三组分反应合成了一系列1,4-二取代-1,2,3-三氮唑衍生物.控制微波功率65~80 W,温度50~75℃,反应在15 min内完成,产率81%~94%.新化合物结构用红外、1H-NMR、13C-NMR、DEPT、HR-MS、元素分析鉴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对环境友好.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379 KB)  ( 94 )
0 超声波提取柠檬皮渣总黄酮研究
李建凤, 廖立敏, 王 碧
以自然风干的柠檬皮渣为原料,通过正交设计实验分析得出柠檬皮渣总黄酮超声波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乙醇浓度为80%、提取温度为45℃、液料比为20、提取时间为30 min.在此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实验,结果表明柠檬皮渣总黄酮的提取率高,而且实验的重现性好,此时平均提取率为1.8167%.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224 ) HTML (1 KB)  PDF (502 KB)  ( 153 )
0 PVC用ZnAlLa-CO类水滑石的制备与表征
孙玉莲, 黄怀忠,王一凡, 朱 健, 冯伟胜, 周建良
以锌、铝、镧硝酸盐为原料,采用阴离子交换法制得ZnAlLa-CO类水滑石,通过XRD、FT-IR分析样品的物相结构、结晶度以及插层阴离子的种类.结果表明,在制备条件为:n(La3+)/n(Al3+)不高于1/8,pH=8.0,阴离子交换时间为1.0~2.0 h,碳酸钠为理论所需用量的2倍时,得到了结晶度好、纯度高的ZnAlLa-CO类水滑石.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67 ) HTML (1 KB)  PDF (566 KB)  ( 114 )
0 单核铜(Ⅱ)配合物[Cu(phen)(C2O4)H2O]·H2O的合成、晶体结构及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王芳, 张万举, 徐志花, 张龑, 肖文平, 胡思江
合成了一个单核铜-邻菲啰啉配合物[Cu(phen)(C2O4)H2O]·H2O,培养了配合物的单晶并通过X-射线衍射解析了其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为单核铜配合物,中心铜原子处在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中.采用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研究发现,DNA的加入使得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呈现明显的减色效应,但红移不明显,说明配合物与DNA之间可能存在较弱的插入作用;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配合物对EB-DNA复合物的荧光有明显的淬灭作用,即配合物能够竞争EB与DNA的结合,发生了类似于EB的插入作用,与紫外实验结果一致.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299 ) HTML (1 KB)  PDF (520 KB)  ( 210 )
0 研究碳酸钙分解反应机理及表观活化能的新方法
谭广雷, 郑红霞, 汪琦, 张松, 刘忠锁
利用热分析技术,在氮气气氛下,对不同升温速率的碳酸钙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应用微分法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为速率活化能(Er)和模式函数活化能(Ef(α))两部分.根据Er与转化率(α)的关系,确定了反应过程的本征活化能,并采用Malek法研究了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分解机理为收缩圆柱体;当0.1≤α≤0.5时,表观活化能值与本征活化能值基本相同;当0.5≤α<1时,表观活化能随转化率的变化而变化.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287 ) HTML (1 KB)  PDF (480 KB)  ( 107 )
0 1株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脂肪酶基因的克隆表达
刘 义, 孟丽君, 楼 梦, 姚汉超, 刘修齐, 刘小兰, 俆可瀚, 李 娜, 刘德立*
从武汉市郊蓖麻地土壤中分离到1株产脂肪酶菌株,结合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扩增16S rDNA并测序,运用Blast 比对构建了进化树,发现该菌与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同源性高达99%,初步鉴定该菌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命名为Serratia sp .HS-L5.克隆了脂肪酶基因HS-Lip5,该基因全长1 842 bp, 编码氨基酸614个.序列经 Blast比对分析发现与Serratia marcescens SM6的lipA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8%,经氨基酸序列初步分析,发现Serratia sp.HS-L5的氨基酸序列包含脂肪酶共有序列-G-X-S-X-G-.将HS-Lip5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并在E.coli中获得了表达.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72 ) HTML (1 KB)  PDF (1267 KB)  ( 94 )
0 产絮凝剂复合菌群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
苏晓梅, 张慧芳, 丁林贤, 申秀英
以利用复活促进因子(Rpf)从土壤和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的菌种作为筛选絮凝剂产生菌的菌源,构建出产絮凝剂的复合菌群M3和M7.通过单因素实验,以絮凝率(FE)和菌体生长(OD660)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的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群M3和M7在组分为淀粉1.5%,(NH4)2SO4 0.3%,FeCl2 0.1%,pH 7.0的发酵培养基上,经预发酵,以复配比(M3∶M7)为0.6∶0.4,6% (V/V)的总接种量,28℃,160 r/min发酵培养72 h后,其产生的高效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96.27%.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86 ) HTML (1 KB)  PDF (741 KB)  ( 153 )
0 有氧运动对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其它影响的研究
金 丽*, 丁 宁, 杨月琴
试验采用雄性SD大鼠60只,经过肥胖造模及有氧运动造模后分为6组:对照组(10只、C组)、肥胖抵抗安静组(10只、OR-Sed组)、肥胖抵抗运动组(11只、OR-Sw组)、肥胖安静组(14只、OB-Sed组)及肥胖游泳组(14只、OB-Sw组).末次训练后24 h进行注射麻醉、宰杀,取左心室心肌组织,分别进行包埋、切片和酶活力试验.结果发现高脂饮食能够诱导建立大鼠肥胖和肥胖抵抗模型,同时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增多,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够降低肥胖大鼠与肥胖抵抗大鼠的体重,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提示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氧化、抗氧化物、NO水平、及TNF-a表达水平有关.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241 ) HTML (1 KB)  PDF (1579 KB)  ( 108 )
0 不同品种鹅杂交后代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
王晓明,杨东,向艾发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鹅在武汉地区的杂交效果,为肥肝鹅新配套系的培育提供参考依据,选择朗德鹅、四川白鹅和豁眼鹅为研究对象,设计了2个杂交组合.分别对其繁殖力、后代仔鹅的增重性能和产肝性能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杂交试验期内,朗德鹅×四川白鹅组合母本鹅只平产蛋数18.6,比朗德鹅×豁眼鹅组合母本鹅高30.07%,差异极显著(P<0.01);10周龄朗四杂交鹅平均体重、成活率和料重比为3 920g、96.3%和1∶1.69,分别比朗豁杂交鹅高20.76%、6.7%和3.43%,差异极显著(P<0.01);朗四杂交鹅的填饲肝重580 g、料肝比为1∶31.54,分别比朗豁杂交鹅高39.76%、14.96%,差异极显著(P<0.01).在武汉地区进行鹅肥肝杂交生产,以法国朗德鹅作父本、四川白鹅作母本是较理想的杂交组合.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28 ) HTML (1 KB)  PDF (497 KB)  ( 218 )
0 中国食虫动物名录修定及分布
段海生, 杨振琼, 刘亦仁
根据Wilson 新的哺乳动物分类系统, 对我国食虫动物名录进行整理修定, 并对分布及区系性质予以认定.我国计有食虫动物74种,隶属23属3科2目,其中东洋界为主的种类46种,占62.2%;古北界为主的种类26种,占35.1%;广布两界种类2种,占2.7%.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482 KB)  ( 115 )
0 ITS序列在天门冬属物种DNA条形码构建中的应用研究
蒋向辉, 曾桂萍, 欧立军, 佘朝文
在对天门冬属4个种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克隆测序的基础上,并对4个种进行序列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 4个物种的亲缘关系很近,它们间的ITS序列的变异小,GC含量高,在60%左右.(2) 4个物种在系统树上聚为一类,文竹与其他3种天门冬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处于系统树的一支,其中,非洲天门冬与新疆天门冬的亲缘关系较近,处于系统树的一支.(3) ITS序列的种间差异值略有不相,短梗天门冬与非洲天门冬的差异值为2.8%,与新疆天门冬的差异值为3.5%,与文竹的差异值为8.5%,非洲天门冬与新疆天门冬的差异值为2.1%,与文竹的差异值为8.3%,新疆天门冬与文竹的差异值为9.1%.综合分析认为:以ITS序列为DNA条形码可真实反应天门冬属物种间差异.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852 KB)  ( 671 )
0 湖北省油茶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张婷, 刘双青,梅辉, 董妍玲
采用SRAP标记对湖北省油茶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11对引物对48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清晰的扩增条带6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60条,占93.75%;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469~0.906之间,平均GS值为0.653;居群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H)、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1.516 1、0.274 8、0.389 9,其结果表明供试油茶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将居群分为2大类群,在分子水平上显示了其亲缘关系,为今后油茶育种亲本的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64 ) HTML (1 KB)  PDF (485 KB)  ( 92 )
0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胡孝平, 马 勇,史万震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调节生态环保各利益主体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在平衡生态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施生态补偿的驱动力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补偿机制的3大构成系统:定位系统、运行系统和反馈系统,力图构建螺旋上升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203 ) HTML (1 KB)  PDF (734 KB)  ( 96 )
0 森林火灾遥感监测方法适用性研究
李 建, 陈晓玲, 陆建忠, 殷守敬, 罗顺英
遥感应用于森林火灾监测由于其高效性日益受到重视,该文以MODIS和HJ-1B IRS为数据源,探讨了亮温阈值法、关联法和燃料掩膜法对区域性、季节性变化和遥感数据类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亮温阈值法监测效率和精度高,但受区域气候气象变化、植被类型和遥感传感器类型影响较大;关联法对环境和数据变化的适用性好,但监测效率较亮温阈值法低;亮温阈值法和关联法均无法有效排除噪声点(域),燃料掩模法则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有效去除高温裸地、人工生产等引起的误判,但受植被类型和季节影响较大.在业务应用中,推荐使用对环境和数据变化适应性较好的关联法进行森林火灾监测.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202 ) HTML (1 KB)  PDF (1037 KB)  ( 208 )
0 湖北省典型浅水湖泊冬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洪湖和武汉东湖为例
余成, 任宪友, 班璇, 张亮, 杜耘
为研究浅水湖泊冬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2010年冬季在湖北省两个典型的浅水湖泊(湖北省最大的远离城市的湖泊——洪湖和湖北省最大的城市湖泊——武汉东湖)进行了采样,分析得到湖水中总氮、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值.结果表明,两个湖泊中氨氮浓度最高,硝酸盐氮次之,亚硝酸盐氮浓度最低,且洪湖冬季总氮、氨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平均值大于东湖,亚硝酸盐氮浓度平均值则小于东湖.通过ARCGIS空间插值,得到两个湖泊冬季不同形态氮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氨氮的空间分布趋势与总氮一致.排污口附近和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的区域,各种形态氮的浓度值偏大.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202 ) HTML (1 KB)  PDF (1429 KB)  ( 902 )
0 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机制创新研究
刘嗣明, 杨晓丽
从武汉城市圈的地域特点出发,分析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必要性,并对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研究,解析导致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层制度原因,进而致力于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机制创新的研究, 以推进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提出了从环保联席会议制度、环境监测协调机制及环保联合执法3个方面建立环境合作协调机制,以解决环境保护机制的行政分割问题;从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两方面来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从干部政绩考核和公众参与两方面来健全环境监督考核机制.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262 ) HTML (1 KB)  PDF (687 KB)  ( 98 )
0 基于SSM的武汉市制造业优势与结构调整分析
蒋子龙*, 唐丽平, 周余义, 曾菊新
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分别评价2003年~2007年期间武汉市制造业分行业的结构优势与竞争优势.综合比较武汉市制造业各部门的结构、竞争优势及发展潜力,得出武汉市制造业总体增长速度落后于全国制造业的总体增长速度;产业结构中处于衰退的产业部门结构比例较大,竞争优势较强及发展速度较快的朝阳产业结构比例较小,产业组织需要进一步升级优化;武汉市传统重工业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发展基础较好,但竞争优势逐渐减弱,发展后劲不足,亟需技术升级与生态转型;轻纺工业、农副食品加工制造业等产业在全国中的作用下降,规模及竞争优势相对较弱,发展潜力较小;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中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整体竞争力还较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较快,已初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仍需政府进一步加大投资与政策扶持力度.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216 ) HTML (1 KB)  PDF (921 KB)  ( 101 )
0 金融危机下武汉城市圈区域物流发展的战略破局
刘少华,张宗成,王郧
立足武汉城市圈,提出了金融危机情况下武汉城市圈区域物流发展的破局战略.在参考区域物流的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案例分析发现其对物流业确实造成了冲击,并且破坏作用才刚刚开始显现;针对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物流,采用了SWOT模型分析,证明了发展武汉城市圈区域物流在当前的内外环境综合来看是具有可行性的;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之上,得出了区域物流战略的4种具体破局对策,得出结论并对今后物流业发展进行展望.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79 ) HTML (1 KB)  PDF  (0 KB)  ( 81 )
0 武汉城市圈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评价
熊宏涛, 郭 枫, 王 荣, 蔡明祥, 朱爱琴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武汉城市圈的建立和发展,人地冲突加剧,而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协调度则是对这一冲突的量化.本研究利用LANDSAT TM影像解译的土地类型数据和统计年鉴GDP数据,运用环境经济协调度指数(CDEE)计算公式,计算得出武汉城市圈各县市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生态协调度.结果显示:1995年~2000年武汉城市圈总体处于低度协调状态,第一产业则是低度冲突;2000年~2005年区域农业协调度无明显改善,二、三产业则出现分化,武汉、黄石有所改善,其他地区则有恶化趋势.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94 ) HTML (1 KB)  PDF (1182 KB)  ( 89 )
0 基于偏离-份额模型的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冯 娟, 万 庆*, 郭文伯
采用静态偏离-份额模型和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对武汉城市圈2001年~2009年间的产业结构进行定量诊断,以探讨武汉城市圈及其成员城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产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表明:2008年以后,武汉城市圈整体的产业结构效应开始彰显,三次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第二、三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但产业结构效应还并未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2001年~2009年间,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整体具有竞争力,第二产业竞争优势尤其显著,第一产业则一直处于劣势地位,缺乏竞争力;2001年~2009年间武汉城市圈9个成员城市产业发展各具特点.
2011 Vol. 45 (3): 0-0 [摘要] ( 126 ) HTML (1 KB)  PDF (587 KB)  ( 116 )
  编辑部公告
22 我刊参加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2 关于我刊近期发现假冒网站的声明
22 我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22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办公情况说明及COVID-19专题征稿启事
22 本刊荣获2019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下载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版权授权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诚信声明
地图管理规定
作者个人信息修改操作说明
科技期刊中外文正斜体和上下角标问题
  友情链接
22 华中师范大学
22 OSID
22 知网首发
22 中国编辑学会
22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22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2 中国期刊协会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田家炳楼7楼华师学报编辑部 邮编:430079 电话(传真):027-6786812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