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3年 0卷 6期
刊出日期:2003-06-25

论文
 
       论文
0 本刊二○○三年总目录
哲学、政治学普京的策略与俄罗斯共产党的困境 聂运麟(1)·5论“日本式的社会主义” 曹天禄(1)·10美国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原因分析 丁淑杰(1)·15近代西方唯理论哲学关于身心关系学说的流变 秦德祝(4)·88现代国家建构中的非均衡性和自主性分析 徐勇(5)·97西方范式方法论的反思与重构 孙绵涛(6)·110“心灵就是大脑内的计算机”——福多的心灵哲学思想初探 高新民,沈学君(6)·126实践语境下的新、旧唯物主义 贾丽艳(6)·133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12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敬告作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研制的CSSCI系统、中南财大图书馆检索资料均表明,本刊近年来的文摘情况一直居于全国高校学报和学术期刊前列。本刊继1995年被评为湖北省一级(优秀)期刊,1996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10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黑暗传》中的盘古神话及其传承特点
刘守华
20年前从湖北神农架地区发掘问世的民间长诗《黑暗传》,被学界称为“汉民族神话史诗”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长诗所含盘古神话为中心进行追踪考察,从多份原始手抄本中解析这一神话所含盘古出生,开天辟地,斩杀雾神,设置日月,化生万物等母题,并就神农架一带独特的自然与历史人文背景,揭示这一长诗的传承奥秘。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26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神圣的叙事--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互动研究
林继富
规约民间传说叙事变化的重要内容是民间信仰。民间传说的发展离不开民间信仰,民间传说为民间信仰的传播和保存提供方便。民间信仰主要通过神话余音、民间祭祀的叙事话语和历史表达等方式存在于民间传说之中。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互动也给民间传说创作和传承带来了消极影响。民间信仰是导致民间传说神圣叙事特征的重要因素。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29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太一生水”的神话学研究
萧兵
湖北葛店出土楚简出现“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图式。“太一生水”不是战国中后期突然冒出来的奇思怪想,《老子》等为它准备了充足的思想或文化的材料。它是有神话或民间本体文化之背景或“基础”的。“太一”相当于道或太极,它的母型是“混沌”、太阳或北极星。作为“天地母”,它是“生”水并通过水生成天地万物。这又以“水生万物”的“水源论”宇宙观为基础。而太阳、太一或天帝,都有控制、衍生雨或水的功能,这也是“太一生水”的另种表达或证明。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道教对中国神话的继承与发展
陈建宪
对神话概念的理解向来有“广义”、“狭义”两说。本文主张中国神话是一个发展的系统,道教神话是中国神话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文章对道教神话进行了界定和描述,认为其对中国远古神话母题的继承,主要表现在角色、观念与情节三方面。它对中国神话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远古神话的改造,一是创造新的神灵和新的神话,并发展出新的神话母题。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24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历史上南方少数民族妇女的性选择自由
潘洪钢
南方少数民族妇女,在婚前、婚后都不落夫家,并且在寡居期间均有着广泛的社交活动及性选择的自由。婚后这种自由虽然受到某种限制,但仍然基本上处于与男子平等的地位。此种历史文化现象,仅仅用“母系社会残余”来解释,至少是很不够的。文章运用历史资料和民族志材料,对此种现象进行了论述,进而探索两性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地位与行为差别。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29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试论历史上的社会动荡与迷信
王玉德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动荡,本文提出迷信引发政权更替;下层民众总是利用迷信颠覆社会;迷信的秘密会社是引起社会动荡的组织形式;迷信文献是引起社会动荡的理论准备;迷信的预测是引起社会动荡的重要舆论。文中侧重从个案研究的角度提出秦朝的灭亡与迷信的泛滥有关。作者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便为现代化提供历史的借鉴。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12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晚清新政时期中央与各省关系初探
刘伟
晚清新政,包括洋务新政、甲午新政、20世纪初年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四个互相联系而叉逐步递进的过程。在晚清新政的过程中,清政府最初以下放给督抚事权的方式推进改革,最后又力图通过集权来加强中央权威。所以,晚清新政的历史,就是中央与各省不断调整关系的历史,也是中央权力与各省权力此消彼长的历史,还是晚清中央集权体制不断衰弱的历史。总结这一历史,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将是十分有益的。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40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严复苛锐评骘梁启超原因分析
李宝红
严复在私人场合对梁启超有着十分尖锐的批评。本文分析了内中原因及由此所展现出来的严、梁个性、思想上的歧异。严复苛锐评骘梁启超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他学养不足而轻率妄发,根本原因在于双方政治理念与实际政治态度的不同。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21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从荣张企业集团的盛衰看近代中国家族企业
苏全有
荣张两大企业集团是近代中国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的代表,从它们的兴衰可以看出家族企业明显比非家族企业拥有优势,其表现有四:一是利润分配服从资本积累,企业的内聚力很强;二是投资走向、经营理念更趋于务实而非理想化;三是能够有效控制贪污浪费、官僚习气等管理漏洞,企业内耗小;四是精力注入程度极高,企业家的自我定位明确化。至于家族企业之所以优越,与血缘关系的内部维系作用分不开。当然,血缘关系是一把双刃剑,当制度弱化后它会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家族企业私有化更彻底也是原因之一。需要附带指出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家族企业的优势就因此而认定儒家化优越论。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397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文心雕龙·明诗》三题
王柯平
《心雕龙》中的《明诗》篇,主要论述诗歌的历史沿革,但其中些许微言大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质。本将从体流变、艺术创生与风格范式三个方面,探讨刘勰诗学中的“折衷”与“求通”思想以及自然为美的理念。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18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元代末年的士风与诗风
罗小东
元代末年生活的世俗化和文化的多元性,极大拓展了士人的视野和胸襟,大多数士人主动逃离功名仕途,转而追逐风雅放情的生活,个性纵横。诗歌创作打破了元中期以来“盛世之音”的雅正,直抒性情,风格多样。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188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从海德格尔看中西哲学美学的互动影响
朱立元,刘旭光
本文主要论述海德格尔在接受老庄“道”的思想的某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的“此在在世”的存在论命题,指出它超越了西方“主客二分”二元对立的传统;同时指出这一命题又反过来对中国当代哲学美学思想发生了重要影响,由此论证了中西文化对话的必要性。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26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论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特点和原创性理论贡献
彭立勋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促成了美学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和美的本体向审美主体和审美意识的转变,并把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创造性地提出“内在感官”说和“审美趣味”论,深化了对审美活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它使美学由形而上的思辨研究开始主要转向具体经验的研究,形成了以经验归纳和心理分析为特色的新范式,为美学注入了“观念联想”、“审美同情”等新观念。它结合时代特点,对美、崇高等传统美学范畴给予新的阐释,注入新的内涵,以诸多原创性理论丰富了西方美学,并影响着近、现代美学发展。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自发性·对话式与绅士风度 --漫说读者批评
刘安海
本研究长期以来受到冷落的读批评,辨析了作为批评主体的读批评不同于作为批评方法的读反应批评。读批评或称为“自发的批评”、“公众的批评”、“口头批评”、“绅士的批评”,是由有化、有修养、有学鉴赏趣味、有审美判断能力的读书人作出的。这种批评除了表现为口头形式之外,还出现在通信、日记和私人手记等语言的代用品以及报纸批评和编辑批评当中。章着重论述了读批评具有自发性、印象式、真实性、尖锐性、时效性、大众性等一系列特征,特别阐明了读批评的自发性、对话式和绅士风度。同时分析了读批评所存在的不读书而妄加评论、容易受到小集团的浸染、因追赶时髦而难以避免判断上的错误等各种不足。章最后指出读批评在今天中国的存在的根据和意义。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18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超越代际之分--新时期中国导演分代批评现象研究
沈小风
本文考察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各代导演身份角色的变迁,并以一种社会学模式概括了导演代际更替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一代导演的行动策略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新导演能否获得命名。在2001—2002年度出现了大批新导演,他们虽然采用了独特行动策略,但这仍然不能成为他们以“代”命名的根据。在当下的电影格局中,中国导演已经被整合为在身份角色上无差别的文化产品生产者,研究者的视界也应该超越过去的代际批评之分。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21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大众文化语境中的书评研究
马元龙
书评是关于书的评论,但是并非关于书的批评就是书评。关于书评的认识,必须引入一种特别的历史主义的眼光,书评是现代消费社会附着于大众传媒而诞生的一种文本形式。这是尤其不能忽视的关键,否则关于书评的任何讨论都只能是形式主义的。书评决不是自发产生的,它是现代社会文化工业生产中的一个环节;因此,书评的商业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和作为文化事业自身的价值之间的矛盾也就必须进入思考的范围。书评中的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殊的广告,为了成功实现自我,它就必须不能只是一种广告。这就是书评的辩证法,背离这一辩证法,书评必将自我颠覆。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209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0 西方范式方法论的反思与重构
孙绵涛
范式方法论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在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对如何从事科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但也存在不足,值得进一步完善。文章认为有三种不同的范式方法论,即元范式论、一般范式论和方法范式论。文章在对这三种范式方法论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范式论,分析了这种方法论所包含的哲学范畴、范式范畴和方法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并对这种新的范式方法论的运用进行了说明,对这种新的范式方法论与其它三种范式方法论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170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心灵就是大脑内的计算机”--福多的心灵哲学思想初探
高新民,沈学君
福多的心灵哲学是一种关于心灵本质及其结构、带有“机械论”色彩的哲学,更是一种崭新的人学。他根据物理主义、自然主义重新诠释“民间心理学”,提出了“心灵就是大脑内的计算机”的新论断。文章在考察福多对这一论断的论证的基础上,指出:应谨慎而科学地对待福多的思想,在批判借鉴有关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对我们过去赞成或否定的有关观点作出冷静的反思。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309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实践语境下的新、旧唯物主义
贾丽艳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通过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旧唯物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第一次明确地把实践的观点作为区分新、旧唯物主义的分界限,指出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点在于它不理解实践活动的伟大意义。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正确解决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强调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191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公司制与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之比较与选择
陈业宏,黄媛媛
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两种风险投资组织形式各有其利弊。无论选择哪一种组织形式,都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不可盲目照搬外国模式。通过利弊比较,我们认为鉴于现行立法的障碍、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缺乏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和适格的风险投资家,加之有限合伙制自身的缺陷,我国应当选择以公司制风险投资为主,探索性逐步发展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模式。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194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用“双重外交论”来解开近代中日外交关系之谜 --评俞辛焞教授新作《辛亥革命时期中日外交史》
许小青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历史。近百年的中日两国关系却错综复杂,日本既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文化启蒙者,又是军事侵略者,两国之间的恩怨情仇,一言实不足以尽之。鉴往知来,是史学工作者的良知和重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245 ) HTML (1 KB)  PDF  (0 KB)  ( 0 )
0 研究中国特色国家行政制度的上乘之作--评张立荣著《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
田穗生
由张立荣博士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是研究和探索中国特色国家行政制度、进行理论创新和对策创新的上乘之作。
2003 Vol. 0 (6): 0-0 [摘要] ( 183 ) HTML (1 KB)  PDF  (0 KB)  ( 1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22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22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22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22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22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