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1年 0卷 3期
刊出日期:2001-03-25
论文
论文
0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
学研
我校文学院的中文系和语言学系 ,经过几代学人的艰苦奋斗和努力拼搏 ,自 2 0 0 0年 1 0月至今 ,在学科建设方面喜讯频传 ,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 ,相继获得了“语言与语言教育”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下设 8个二级学科点 )和汉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显示出了雄厚的实力 ,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资料 ,目前 ,国家教育部在全国 4 0所高校中批准建立了 1 0 3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涉及到人文社科类的 2 0多个学科 ,其中“汉语言文学”学科有 1 5个研究基地 ,涉及全国 1 2所大学。我校…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69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
徐勇
城市社区建设是在全能政府“失效”和市场“失灵”及培育市场与培育社区双重改革的制度背景下发生的社会整合过程。在社区建设中,存在行政和自治两种导向,本文认为应该强化自治导向。这在于社区居民自治是低成本的管理体制创新,是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有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和加强基层民主。由于特定的国情和制度背景,中国区建设是一种“规划性变迁”,居民自治属于政府主导型自治。而自治的成长,又要求政府下放权力,转变职能,改变领导方式,在自治基础上重新塑造政府,实现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构,应以合作主义理念处理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协同治理城市社会的关系问题。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32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模式分析与改革探索
张立荣,李莉
如何构建适应城市经济、政治、化、发展需要的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新模式,已经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在客观评价和分析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旧有模式及现行模式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推进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构想及其实施路径。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5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政府与社区:共生、互补、双赢--以武汉市江汉区创新社区治安运作体系的实验为例
陈伟东
正确理解和处理政府与社区的关系问题,是社区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是关乎社区建设能否继续推进的关键性问题。本以武汉市江汉区理顺区公安分局与社区关系的实验为个案,分析了江汉区新的社区治安运作体系的起因、、过程、合理性和效应,指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是体系上的共生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效用上的双赢关系。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2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九五”期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朱英
1996年至2000年的“九五”期间,中国近代史研究在许多领域中继续获得发展,取得了若干值得重视的成果,但与“九五”和“八五”期间相比较,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突破性新进展则显得步伐较为缓慢,特别是在宏观审视以及新领域和新课题的拓展方面,发展的势头有所减缓。因此,近代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还有待于史学界做出相当艰辛的努力。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36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当代中国三次西部开发的历史比较
孙泽学
当代中国对西部地区的开发潮落潮起;第一次是“一五”时期以156个建设项目为核心组成的对西部地区的开发,第二次是以备战为目的的“三线”建设对西部的开发,20世纪末又启动了对西部的第三次大规模开发。三次开发虽面对着相同或相似的国情和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任务,但在时代背景、目标要求、战略选择、经济增长方式、开发模式及可持续发展诸方面,均有着很大的不同。将上述方面作一比较,以加深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认识。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39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智囊在民初政治中的作用
李英铨
民国混乱与混战的根源,人们已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进行过探讨,但较少论及智囊这一团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在中国古代,作为一个团体或个别人物,智囊颇受人们关注。民国智囊却因其表现欠佳而暗然失色。本通过对智囊在民初重要政治事件中的幕后策划及其在其中的表现,论证民初政治从统一到分裂这一转变过程中,智囊充当了助产婆的角色。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09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设立“发现程序”研究
高宏贵,周丹慧
章阐述了“发现程序”的由来,含义及其利弊,剖析了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论述了在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设立发现程序的必要性和可恿生,并就如何设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发现程序提出了一些见解。笔认为:我国在立法上可以直接采用“证据交换程序”、“确立争点程序”等提法,是否时入上述程序,采用当事人申请和法官依职权决定两种方式;当事人双方在法官主持下交换证据;法官也可应当事人申请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同时必须举证时限制度,原则上当事人应在庭审前举证。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16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法治构造论
汪习根,朱俊
对依法治国内在构造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理性的价值定位,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方向性问题。权利主体与权力载体的关系就是法治社会的治与受治、主治主体与法治对象之间的关系。依法治国的主体只能是人民;其对象是国家及社会各项事务,其中关键是权力组织、权力行为和权力关系三大方面;而良法权威的绝对服从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核与实质。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169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试论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与失误
陈亚杰
陈独秀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他和其他中国共产党人一道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阶段。与此同时,他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上,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63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历程
刘守华
以科学方法采录研究民间学的学术活动兴起于“五四”时期。新中国建立后将它纳入政府化工作范围。八九十年代在全国普查基础上编纂中国民间学三套集成、使采录和研究工作形成热潮,标志着中国民间艺学正走向成熟。开发利用民间艺资源的美好前景和民间艺学学科建设面临的危机均令人关注。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340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黑马张三哥”论析
林继富
以“非凡伙伴”母题构成的民间故事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我国“黑马张三哥”型故事就是典型代表。本文以大量详实的资料,勾勒出“黑马张三哥”型故事的流传变异情形,并就该类型故障的五个母题进行分析,在合乎历史和现实逻辑的基础上,考证出中国该类故事的源流。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31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
辛艺华,罗彬
本主要是对土家织锦这一特定对象作出审美经验的解释,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即通过对土家织锦发生学的研究,批土家织锦的自然审美意识;通过对土家织锦的技艺、形式、风格的分析,总结土家织锦的形式美学风格;通过对土家族族源的梳理揭示出土家织锦纹样符号隐喻中的深层次审美化内涵。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187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长江古代文化与民间木版画
何红一
本从民间地域化角度探究长江流域民间木版画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证明长江流域十分发达的古代雕刻技艺以及木版印刷术、造纸术为本地域民间木版画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长江流域民风时尚的需求、宗教化及经济化的发展也对民间木版画的生长和发展起着催化和促进作用。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15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文化心理
喻大翔
本认为:“化心理”指一定人类化经由个人、群体、民族心理世界的功能性习知、承传与创设等的历史与现实的交互活动”,并从概念本身在的逻辑建构层层展开论述,提出了“化生命”是一切化功能根本驱动力的核心观点。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狂欢化”理论与喜剧意识 --巴赫金的启示
修倜
巴赫金根植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论,避免了形式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偏颇,真正把握住了喜剧意识的本质和精髓;他对狂欢式“笑”的双重性的思考和阐释,具有哲理深度和积极的建设性,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喜剧性的实质和审美功用;他的狂欢化理论所体现出的相对性思想,揭示了喜剧思维的重要特征。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0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狂欢化”理论与喜剧意识--巴赫金的启示
修倜
巴赫金根植于中世纪诙谐文化和拉伯雷创作实践的狂欢化理念,避免了形式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偏颇,真正把握了喜剧意识的本质和精髓;他对狂欢式“笑”的双重性的思考和阐释,具有哲理深度和积极的建设性,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和把握喜剧性的实质和审美功用;他的狂欢化理论所体现出的相对性思想,揭示了喜剧思维的重要特征。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02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兼评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局限性
梅兰
本从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物质决定论对立的角度评价了陀氏的“现实主义”,重点分析了陀氏的现实主义所涵盖的心理内容,包括二重人格、心理分析、下意识和梦等;同时指出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忽视了陀氏的价值立场,即其宗教信仰。从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的角度看,陀氏对物质决定论的抗议为人类选择生存方式,寻求个体的生存意义,留出了一个非常珍贵的空间。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48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从“对话性”看周作人的女性思想
徐敏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对周作人女性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指出充分表现在他性道德观和女性社会解放思想方面的“对话性”正是周作人女性思想的核心与特质 ,它使周作人女性思想具有了与同时代人迥异的面貌和价值 ,并最终造成了它的未完成性。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01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从“对话性”看周作人的女性思维
徐敏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对周作人女性思想进行了分析和概括,指出充分表现在他性道德观和女性社会解放思想方面的“对话性”正是周作人女性思想的核心与特质,它使周作人女性思想具有了与同时代人迥异的面貌和价值,并最终造成了它的未完成性。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18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语义的性质、来源与语义模糊性的根源
吴振国
本首先讨论语义的性质和来源,提出语义“功能说”即词语的意义就是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或作用,指出语义本身属于客观存在的语言世界,但其源于客观物质世界和人们的主观精神世界。进而讨论语的模糊性与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语言世界的关系。指出语义的模糊性与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的联系都是间接的,与语言世界的联系则是直接的。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矛盾、语义形成的社会性以及言语交际的需要,都是语义模糊性的直接原因。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81
)
HTML
(1 KB)
PDF
(0 KB) (
5
)
0
“V着V”结构的意义关系及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①
李向农,张军
本文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37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V着V”结构的意义关系及结构中“V”的语义特征分析
李向农 张军
本讨论“V1着V2”构成的动词性短语,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同时从V1的语义特征及V1、V2的语义关系着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只有当V1为“留存、催促”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连动式,当V1为“期盼、准备”等类动词充当时,“V1着V2”是动宾式,其他都是状中式。从句法关系来看,“V1着V2”结构中状中式应占绝大多数。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23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试论开明专制下的文人遭遇与心声
李中华,唐磊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相对开明的时代,但是也摆脱不了封建专制的阴影。在唐代开明专制之下,有一个特殊的人群体,即在参与朝政中受到贬谪的官员。他们的进退出处及心路历程揭示了这种开明专制的本质。他们的诗创作,成为我国古代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民族化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74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0
前散文时代的文化思潮与散文的萌生
阮忠
本把战国以前称为前散时代,在这一时代,化对散萌生的影响是多重的,主要是神话化、卜筮化和政治化。神话化之下的散其实是追忆的虚构散,它对散的影响在于叙事和丰富的想象力;卜筮化下的卜辞和卦爻辞因语言的精练、语义的朦胧而具有诗化的色彩;政治化之下的记事散在叙事说理中有比喻、引用、排比的运用,庄重里蕴含有语言的生气。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构成前散时代散萌生的特征。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107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英属印度妇女运动的两种趋势——兼论传统观念对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陶笑虹
本文从考察 2 0世纪初兴起的英属印度妇女运动在争取妇女社会权益、组织妇女投身政治活动中同时存在的进步势力和保守势力及二者关系入手 ,揭示印度妇女处境难以彻底改观的原因 ,并论证了以宗教文化为代表的传统观念对印度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强大负面作用。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176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英属印度妇女运动的两种趋势--兼论传统观念对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陶笑虹
本文从考察20世纪初兴起的英属印度妇女运动在争取妇女社会权益、组织妇女投身政治活动中同时存在的进步势力和保守势力及二者关系入手,揭示印度妇女处境难以彻底改观的原因,并论证了以宗教文化为代表的传统观念对印度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强大负面作用。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59
)
HTML
(1 KB)
PDF
(0 KB) (
6
)
0
工业化过程中德国诸种利益集团的出现和各政党力量的消长
邢来顺
19世纪30年代中期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这种转变一方面使德国从农业社会形态转向工业社会形态,虽一方面则使得德国社会在工业化的多元分工状态下出现了多种的社会利益集团,他们通常通过建立利益协会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同时,代表各阶级和社会集团利益的政党也相继出现并随着阶级和集团力量的变化而出现力量消长。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244
)
HTML
(1 KB)
PDF
(0 KB) (
2
)
0
“21世纪中国房地产业展望”研讨会综述
张贯益,邓宏乾,陈淑云
由武汉市房地产管理局和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共同举办的“21世纪中国房地产业展望”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4月25日-27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的几十名企业界精英、学术界专家、教授和有关政府部门的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就我国即将加入WTO和新经济模式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我国当前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走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推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进行了广泛地探讨。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145
)
HTML
(1 KB)
PDF
(0 KB) (
4
)
0
读《世纪之交的道家研究》有感
陆建华
张京华先生的《世纪之交的道家研究》于《中国老学史》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其诸多批评片面、武断而缺乏根据。本对此作出回应,提出自己的看法。
2001 Vol. 0 (3): 0-0 [
摘要
] (
196
)
HTML
(1 KB)
PDF
(0 KB) (
3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