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号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1998年 0卷 1期
刊出日期:1998-01-25

 
       论文
0 Duffus等人的结果的一个推广
胡智全,郑德印
证明了下述结果:设F是度序列为(1,1,1,3,3,3)的简单图,F中度为1的点记为a1,a2和a3;G为连通无爪图.若G的每一个与F同构的导出子图均满足性质(a1,a2)和(a1,a3),或(a1,a2)和(a2,a3),或(a1,a3)和(a2,a3),则G有哈密顿路.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21 ) HTML (1 KB)  PDF  (0 KB)  ( 81 )
0 具有生物活性有机磷化合物研究ⅩⅩⅡ .S-烯丙基、S-丙二烯基硫赶磷酸酯的合成与杀虫活性
胡利明,陈卫兵,刘钊杰,杨凤岭,严赞开,陆爱红,严刚,王今红
利用[3,3]重排反应分别将烯丙氧基不对称硫逐磷酸酯和炔丙氧基不对称硫逐磷酸酯转化成S-烯丙基硫赶磷酸酯和S-丙二烯基硫赶磷酸酯,用元素分析、IR、NMR和MS对合成的硫赶磷酸酯进行表征,并进行了杀虫活性试验,初步研究了它们的构效关系.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0 KB)  ( 74 )
0 RN上一类含临界指标的椭圆方程多解存在性
马亚明 鼓双阶
讨论了半线性椭圆方程-Δu+u=up+μ[q(x)ur+f(x)].(*)μ证明了存在一个常数μ*>0,使得当μ∈(0,μ*)时,(*)μ存在一个极小正解,并进一步证明了存在常数μ**<μ*,使得当μ∈(0,μ**)时,(*)μ至少有两个正解.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62 ) HTML (1 KB)  PDF  (0 KB)  ( 84 )
0 一类约束极小问题的几个结果
彭双阶 张正杰
研究了与等周不等式有关的约束极小问题:It=infQ(u+tψ)=1,u∈H10(Ω,R3)∫Ω|u|2dxdy,其中,Ω为R2中的有界区域,Q(v)=∫Ωv(vx∧vy)dxdy.证明了如下结论:1)对于ψ∈H10(Ω,R3),若ψx∧ψy0,且ψ∈C1,10(Ω,R3),则It→S(当t→0时);2)设ut是It的极小可达函数,则存在某一x0∈Ω,使得|ut|2Sδx0(当t→0时)(在测度意义下),这里S=inf∫R2|u|2dxdyu∈H10(R2,R3),Q(u)=1{}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0 KB)  ( 79 )
0 关于测地图的几种基本结构及特点
刘红美 毛经中
给出了测地图中8-圈及其割线的结构形式,并得出了一个图是直径为3的测地块的一个充要条件。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62 ) HTML (1 KB)  PDF  (0 KB)  ( 83 )
0 Duffus闪的结果的一个推广
胡智全 郑德印
证明了下述结果:设F是度序列为(1,1,1,3,3,3)的简单图,F中度为1的点记为a1,a2,和a3;G为连通无爪图。若G的每一个与F同构的导出子图均满足性质φ(a1,a2)和φ(a1,a3),或φ(a1,a2)和φ(a1,a3)和φ(a2,a3),则G有哈密顿路。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26 ) HTML (1 KB)  PDF  (0 KB)  ( 82 )
0 集合的ρ-完备性及有效点的存在性
方育坤 张喜堂
建立了集合上的偏好及好诱导集等概念,给出了判别ρ-完备集的一系列条件,并指出ρ-完备集是十分广泛的集类,另外得到了集合的有效点存在性定理。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78 ) HTML (1 KB)  PDF  (0 KB)  ( 84 )
0 基于电缆电视(CATV)的多媒体网络设计
卢嵘 向学哲
详细介绍了基于CATV的多媒体网络原理,结构及其设计思想,并给出了几个切实可行的实现方案,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简易,低价,可靠的多媒体传输工具。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0 KB)  ( 79 )
0 混和液体的稳定性研究
陈晓松 李晓宇
通过讨论混和液体的巨势泛函Ω对应于密度小涨落δρα(1)的变化,提出了一个由密度关联函数分析系统的相稳定性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发现硬球偶极子和中性硬球混和液体中存在退混和相变。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40 ) HTML (1 KB)  PDF  (0 KB)  ( 81 )
0 偶偶核166Hf高自旋态的微观描述
石筑一 但汉久
从壳模型组态及核子-核子有效相互作用出发,用一种在截断的态空间中研究偶偶核高自旋态的理论方案,以偶偶核^166Hf为对象作了计算和讨论。结果表明,该理论方案很好地描述了稀土区偶偶核高自旋态的性质。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37 ) HTML (1 KB)  PDF  (0 KB)  ( 84 )
0 光子数守恒的平衡光子气体
杨丕博 黄淼
光子数不守恒的光子气体已详细研究过,在天体条件下,存在光子数守恒的光子气体,本文讨论了这种平衡光子气体的性质。应用化学势不为零的玻色-爱因斯坦统计分布,求得这种平衡光子气体的能量密度,总能量密度和相应的位移定律。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216 ) HTML (1 KB)  PDF  (0 KB)  ( 84 )
0 连续型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参数与语音识别
李四信 韦岗
提出了一种新的连续型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概率密度函数,并导出了一系列的参数寻优迭代公式,与常用的概率密度函数相比,它的运算量较小,且不易产生计算时的上溢与溢问题,把它用于HMM语音识别,效果较好。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268 ) HTML (1 KB)  PDF  (0 KB)  ( 87 )
0 钴(Ⅱ)多核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熊云 姚胜来
合成了3种新的钴(Ⅱ)的多核配合物,它们是:Co2(L)Cl4·10H2O,Co3(L)Cl6·13H2O,Co2(L)(NO3)4·8H2O,其中L为N,N,N′,N″,N,N-六(2-苯并咪唑甲基)三乙四胺.并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紫外-可见及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Ⅱ)的氯化物与L可形成双核、三核配合物,而其硝酸盐与L易形成双核配合物.在配合物中,L通过苯并咪唑基3位N与叔胺N与Co(Ⅱ)配位,Co(Ⅱ)均为五配位及六配位.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78 ) HTML (1 KB)  PDF  (0 KB)  ( 85 )
0 α-羟基烃基膦酸酯与氯乙酰氯的反应
刘绪峰 贺红武
报道了在有机碱的存在下,α-羟基烃基膦酸酯与氯乙酰氯的反应以及影响这一反应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这一反应合成了α-(氯代乙酰氧基)烃基膦酸酯系列化合物Ia ̄Ih,这类化合物为合成α-(芳杂环氧基)乙酰氧基烃基膦酸衍生物的重要中间体。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219 ) HTML (1 KB)  PDF  (0 KB)  ( 86 )
0 具有生物活性有机磷化合物研究
胡利明 陈卫兵
利用〔3,3〕重排反应分别将烯丙氧基不对称硫逐磷酸酯和炔丙氧基不对称硫逐磷酸酯转化成S-烯丙基硫赶磷酸酯和S-丙二烯基硫赶磷酸酯,用元素分析,IR,NMR和MS对合成的硫赶磷酸酯进行表征,并进行了杀虫活性试验,初步研究了它们的构效关系。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0 KB)  ( 83 )
0 Lawesson 试剂的环化反应
何良年 李凯
综述了近10年来Lawesson试剂与含双官能团化合物的环化反应以及与不饱和化合物的环加成反应,并讨论了Lawesson试剂的环化反应在合成五元,六元磷杂环中的应用。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65 ) HTML (1 KB)  PDF  (0 KB)  ( 81 )
0 脲素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祝心德 黄在银
合成了2,4-二羟基茉甲醛脲素席夫碱及其Cu(Ⅱ),Zn(Ⅱ),Ni(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IR,UV,质谱和^1H NMR等对配体进行了结构表征,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和配位状态,还对化合物进行了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及杀灭钉螺的生物活性研究。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52 ) HTML (1 KB)  PDF  (0 KB)  ( 82 )
0 水杨醛氨基葡萄糖 Schiff 碱金属配合物抗菌活性的微量热法研究
黄在银 冯英
用微量热法研究了水杨醛氨基葡萄糖席夫碱SG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和金属离子对大肠杆菌的代谢抑制.根据大肠杆菌的生长代谢热谱,计算出细菌在指数生长期的生长速率常数k、传代时间G、细菌生长抑制率I和代谢热量Q.结果表明:不同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不同;SG配体和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后其抗菌活性均增强,抗菌活性强弱顺序是:SG>Co(Ⅲ)SG>ZnSG>Cu(Ⅱ)SG和Zn2+>Co2+>Cu2+>Ni2+.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0 KB)  ( 84 )
0 CaCl2*6H2O-MgCl2*6H2O多温截面的研究
李卫萍 阮德水
用步冷曲线法研究并绘制了CaCl2·6H2O-MgCl2·6H2O多温截面图,实验显示该截面有两个四相转熔反应,其转熔温度分别为25.0℃和22.0℃.结果表明,CaCl2·6H2O-MgCl2·6H2O混合盐可用于低温相变储热.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0 KB)  ( 76 )
0 高蛋白籼稻品系H28胚培养力的初步研究
李娟 李美宝
以籼稻H28优良品系为材料,通过胚培养诱发愈伤组织并继代培养,最适的诱导培养基为MS+2mg/L 2,4-D,在此培养基上产生的愈伤组织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光照培养17d后,在MS+0.25mg/L NAA+1mg/L BA的分化培养基上,愈伤组织的芽分化率可达40%。在分化培养基上培养10d后,将愈伤组织转移到无激素或低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上,其分化出苗率有明显的提高。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0 KB)  ( 83 )
0 清江水布垭库区植物资源现状及评价
刘胜祥 黎维平
清江水市垭库区植物共186科,855属,2901种,其中37种为我国珍稀濒重重点保护植物,占全国重点保护植物的10.1%,植物分布类型多样,温带成分占优势且起源古老,库区植被类型为5级,共有9个植被型,21个群系,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71 ) HTML (1 KB)  PDF  (0 KB)  ( 80 )
0 川北细辛和祁阳细辛的核型研究
雷耘 林刚
报道了2种细辛属植物-川北细辛和祁阳细辛的染色体资料。川北细辛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2,核型公式为K(2n)=2x=4M+14m+4sm。祁阳细辛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4,核型公式为K(2n)=2x=2M+20m+2sm。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227 ) HTML (1 KB)  PDF  (0 KB)  ( 80 )
0 白暨豚体表致病菌的分离鉴定
汤显春 罗勤
从白暨豚体表皮肤溃烂处分离得到一株嗜水单气胞杆菌,经过纯化培养,电镜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毒力试验,证明该菌为白暨豚体表皮肤致病菌,属于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药物抑菌试验表明;广谱抗菌素类药物对该菌都有较强的抑制生长能力。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24 ) HTML (1 KB)  PDF  (0 KB)  ( 81 )
0 1997年湖北大暴雨过程溃变分析
彭春华 王丽
针对1997-06-06,1997-07-13湖北省发生的两次大暴雨天气应有和溃变理论对天气形势演变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不连续参数与暴雨之间的某些联系,认为理论可以用于较大范围暴雨的预测。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223 ) HTML (1 KB)  PDF  (0 KB)  ( 81 )
0 武汉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宋清翠 马文彦
利用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江夏区气象站1959 ̄1996年5 ̄9月降水资料及武汉城区各雨量站,1988 ̄1995年5 ̄9月降水自记资料,统计分析武汉市暴雨、大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武汉市灾害性暴雨标准,其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地区暴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背景依据。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43 ) HTML (1 KB)  PDF  (0 KB)  ( 79 )
0 中国海涂土壤系统分类探讨
刘家明
根据海涂土壤的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并参照国内外土壤的最新分类成果,拟出海涂土壤的系列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利用这些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我国海涂土壤进行了定量化系统分类尝试。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0 KB)  ( 82 )
0 试论贫困山区资源系统的特征与开发
严玲
将贫困山区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分析了其结构,功能特征及开发,反馈机制,指出了在贫困山区资源系统开发中应明确的几个基本问题。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142 ) HTML (1 KB)  PDF  (0 KB)  ( 88 )
0 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空间分布的形成与发展
张祖林 王永
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首次对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空间分布的形成与发展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将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空间分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此基础上,对形成现代中国科技分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998 Vol. 0 (1): 0-0 [摘要] ( 219 ) HTML (1 KB)  PDF  (0 KB)  ( 93 )
  编辑部公告
22 我刊参加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2 关于我刊近期发现假冒网站的声明
22 我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22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办公情况说明及COVID-19专题征稿启事
22 本刊荣获2019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下载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版权授权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诚信声明
地图管理规定
作者个人信息修改操作说明
科技期刊中外文正斜体和上下角标问题
  友情链接
22 华中师范大学
22 OSID
22 知网首发
22 中国编辑学会
22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22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2 中国期刊协会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田家炳楼7楼华师学报编辑部 邮编:430079 电话(传真):027-6786812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