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号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2年 56卷 4期
刊出日期:2022-08-27

 
553 含参数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极值解
吴怡敏,沈钦锐
该文研究了一类含参数λ并且阶数大于1(1〈〈2)的分数阶脉冲泛函微分方程,利用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将它转化为一阶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再利用单调迭代技术和上下解方法来研究这类方程的极值解的存在性.
2022 Vol. 56 (4): 553-560 [摘要] ( 167 ) HTML (1 KB)  PDF (577 KB)  ( 117 )
561 非线性项在零点和无穷远处非渐进增长的高维变权p-Laplacian问题径向结点解的存在性
沈文国,包理群
该文研究问题-div(φp(u))=γm(x)f(u),x∈B,u(x)=0,x∈B径向结点解的存在性.其中 B是RN上的一个单位球, N≥2, 1〈p〈+∞, φp(s)=|s|p-2s, m∈M(B)是变号函数且M(B)=-(B)是径向对称的且.γ是一个参数,f∈C(,),对于s≠0 满足 sf(s)〉0.首先, 当满足f0,f∞∈(0,∞)时,引出上述问题的全局分歧结论; 其次, 给出序列集取极限的引理; 再次,当满足f0(0,∞) 或 f∞(0,∞), 且γ≠0满足一定区间时, 利用上述全局分歧技巧和连通序列集取极限的方法, 可以获得上述问题径向结点解的存在性,其中f0=lim|s|→0f(s)/φp(s),f∞=lim|s|→∞f(s)/φp(s).
2022 Vol. 56 (4): 561-566 [摘要] ( 174 ) HTML (1 KB)  PDF (414 KB)  ( 92 )
567 一类带有偏差量的任意分数阶非线性微分方程边值问题唯一正解的存在性
段永红,王文霞
该文研究了一类带有偏差量的任意分数阶非线性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正解的存在唯一性,利用锥理论及混合单调算子和算子不动点定理获得了该边值问题存在唯一正解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例子以显示理论结果.
2022 Vol. 56 (4): 567-572 [摘要] ( 166 ) HTML (1 KB)  PDF (451 KB)  ( 226 )
573 |x|在拟等距结点的有理插值
张慧明,李建俊
以等距结点基础,在零点附近增加一些结点,得到一类新的结点组.研究|x|在这类结点组的有理插值,得到确切的逼近阶为On2log n(1).这个结果优于结点组取等距结点、(第二类)Chebyshev结点、调整的(第二类)Chebyshev结点和正切结点的有理插值.
2022 Vol. 56 (4): 573-576 [摘要] ( 292 ) HTML (1 KB)  PDF (269 KB)  ( 43 )
577 双曲广义四元数的表示矩阵的棣莫弗定理
孔 祥 强
该研究从双曲广义四元数的概念出发,首先,将双曲广义四元数的研究转化为双曲广义四元数的表示矩阵的研究;其次,利用双曲广义四元数极表示的形式,得到不同情形下双曲广义四元数的表示矩阵的棣莫弗定理,讨论了双曲广义四元数表示矩阵的方幂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广了欧拉公式;再次,给出有关双曲广义四元数的表示矩阵方程的求根公式;最后,利用算例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
2022 Vol. 56 (4): 577-584 [摘要] ( 185 ) HTML (1 KB)  PDF (447 KB)  ( 78 )
585 色玻璃凝聚理论中跑动耦合常数效应研究
向文昌,王梦亮,蔡燕兵,周代翠
在色偶极子模型下,该文研究了4种跑动耦合常数方案对偶极子散射振幅演化的影响.通过数值解共线改进的Balitsky-Kovchegov演化方程,获得数值形式的偶极子散射振幅,结合光子波函数,对HERA能区光子-质子深度非弹性散射实验数据开展了拟合研究,结果显示4种方案中的Balitsky方案给出较合理的实验数据描述,χ2/d.o.f=1.171且自由参数C2=0.326接近其理论值,由此可知其为较优的方案.此外,为了显示次领头阶跑动耦合常数效应的重要性,该文还对同一组实验数据采用领头阶和共线改进的散射振幅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无论4种跑动耦合常数方案中的拟合参数怎么变化,领头阶散射振幅都无法对相应数据进行合理描述,结果表明跑动耦合常数效应对压低偶极子的演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022 Vol. 56 (4): 585-593 [摘要] ( 151 ) HTML (1 KB)  PDF (2044 KB)  ( 54 )
594 媒介接触视域下农业科技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
范 青,何志武,高 山
发展农业科技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该文通过乡村实地调查,采用比较系统分析方法,探讨媒介视域下影响农业科技传播因素的有效组态路径.文章针对农村科技传播中存在的因信息服务不对称、信息服务平台基础建设薄弱导致农民个性化需求无法满足、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功能较弱等问题,提出通过重视乡村农民科技文化知识的培养、加强乡村科技网络设施建设、提升科技信息内容价值、拓宽科技传播渠道,提高科技信息传播能力,推动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促进农业科技振兴.
2022 Vol. 56 (4): 594-602 [摘要] ( 105 ) HTML (1 KB)  PDF (1045 KB)  ( 76 )
603 非遗题材电影观影者感知与传播研究——基于在线评论数据的实证分析
谈国新,郑淞尹,何琪敏
文章借助数据挖掘技术,以非遗电影《百鸟朝凤》为研究对象,在豆瓣和猫眼两个平台共抓取观影者评论数据56 645条,利用内容分析法对评论进行情感分类、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从观影者感知视角探究利用电影进行非遗活态传播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 1) 观影者能够通过电影感知非遗,即电影感知的三个维度(电影角色、电影故事、电影主旨)与非遗感知的三个维度(非遗传承人、非遗空间、非遗价值)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2) 引发观影者正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是剧情、演技和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引发观影者负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是题材、宣传方式和非遗的表现力; 3) 电影叙事的完整性和场景的原真性使观影者普遍对非遗产生了较深程度的感知,并引发了大量观影者对非遗价值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文章揭示了观影者非遗感知的路径、内容、情感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非遗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2022 Vol. 56 (4): 603-612 [摘要] ( 239 ) HTML (1 KB)  PDF (2660 KB)  ( 144 )
613 碳限额及交易下制造商低碳宣传的双渠道供应链决策与协调
覃艳华,曹细玉
在碳限额及交易下考虑碳减排技术投入和制造商低碳宣传,分别建立了零售商不参与制造商低碳宣传计划、参与制造商低碳宣传计划的分散式决策和集中式决策的博弈模型,并指出零售商分摊制造商碳减排成本和低碳宣传成本能够实现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研究结果表明:在碳限额及交易机制下,碳减排率、低碳宣传水平和双渠道供应链利润都与消费者低碳偏好对需求的影响系数、低碳宣传中宣传零售商品牌元素对线上线下需求的影响系数、低碳宣传对线上线下消费者需求的影响系数成正向变化关系;碳减排率与碳排放交易价格成正向变化关系,双渠道供应链利润与碳排放交易价格成反向变化关系,而低碳宣传水平与碳排放交易价格成U变化关系;碳减排率、低碳宣传水平和双渠道供应链利润与碳减排成本系数成反向变化关系.
2022 Vol. 56 (4): 613-622 [摘要] ( 214 ) HTML (1 KB)  PDF (1010 KB)  ( 69 )
623 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材知识体系的重构
龚胜生
从“地理”是描写世界或大地法则、大地规律的本义出发,该文论证“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为人类创造的、建立在自然世界基础之上的人文世界”,指出人文地理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应该围绕回答人文世界是什么、在哪里、在何时、为什么、怎么样等“5W”的哲学之问来组织;每个哲学问题的回答都有一个基础理论支撑,人地系统耦合理论、地理空间组织理论、人地协同进化理论、人地相互作用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分别回答这些哲学之问的基础理论;人文地理各分支学科存在的理论依据各不相同,对应于“5W”,它们可分为基于要素的、空间的、时间的、机制的、优化的5大类.
2022 Vol. 56 (4): 623-634 [摘要] ( 209 ) HTML (1 KB)  PDF (2548 KB)  ( 73 )
635 关于《植物专类园设计规范》制订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朱剑峰,袁 玲,陈媛媛,刘宏涛,
《植物专类园设计规范》(DB42/T 1564—2020)是一项针对植物专类园规划设计的地方标准,对当前湖北省及华中、华东地区的植物园、植物专类公园和城市公园植物专类主题区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起到规范和指导作用,也为《植物园设计标准》的植物专类园设计内容提供进一步补充.该文就《植物专类园设计规范》在编制、征求意见及评审中涉及的若干内容进行了说明和探讨,旨在促进相关从业者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植物专类园设计规范》,并为植物专类园建设管理及运营维护单位与人员提供依据和参考.
2022 Vol. 56 (4): 635-640 [摘要] ( 187 ) HTML (1 KB)  PDF (728 KB)  ( 66 )
641 硒化锌协同真养产碱杆菌的杂化光合系统研究
冯渝骅,姜 雷,许梦莹,TREMBLAY Pier-Luc,张 甜,
通过传统的生物发酵方式获得PHB(聚-β-羟基丁酸酯)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各项生产条件均有学者进行了优化,但是通过传统生物发酵的方式获得的PHB在成本上仍无法和化学合成的PHB或其他石油化工所得到的高分子材料竞争.该研究提出利用水热法合成闪锌矿结构的ZnSe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与真养产碱杆菌(Ralstonia eutropha)H16构建杂化光合系统,测试系统中PHB含量变化,结合材料的光催化产氢性能来探究光催化材料在生物杂化光合系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单纯材料光催化产氢时,材料在短时间虽有不错的产氢性能表现,但是在长时间循环中表现不佳.在结合细菌后,该生物杂化光合系统有着优秀的表现,相较对照组最高可将PHB产量提升至1.87倍,并且在长时间连续工作的条件下系统保持稳定.材料在高浓度下依然对该系统起到正面的作用.并且通过测定底物消耗和计算效率的方式探讨了光催化材料影响该生物光合杂化系统的具体方式.证明了这种方式合成的ZnSe与Ralstonia eutropha H16相结合在光照下能够有效提升PHB的产量.
2022 Vol. 56 (4): 641-647 [摘要] ( 159 ) HTML (1 KB)  PDF (1880 KB)  ( 62 )
648 富含苹果皮根皮素壳聚糖-聚乙烯醇抗氧化保鲜膜的研制
陶海燕,赵丽凤,陈 刚,夏 娜,贾淑平,李盛彪
壳聚糖-PVA复合膜在食品包装领域具有可降解、抑菌、成膜性好的应用优势,但存在阻隔性能差、机械强度低、抑菌性低、热稳定性差等缺点.基于对壳聚糖-PVA复合膜性能上进行改进,将天然抗氧化成分根皮素加入其中,通过溶液复合法制备不同浓度(质量分数0%、1%、2%和3%) 富含苹果皮提取物根皮素的壳聚糖-PVA复合膜,测定其机械性质与水蒸气透过率,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根皮素的加入增加了壳聚糖-PVA复合膜的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和水蒸气透过率,降低了其断裂伸长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一步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和截面.此外,红外光谱(FT-IR)测试显示,在薄膜基体中形成了氢键.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根皮素的添加对壳聚糖-PVA膜的无定形性没有影响.与对照相比,富含根皮素的壳聚糖-PVA膜的抗氧化活性(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和抗菌能力均有所提高.上述结果表明,根皮素是一种优良的添加剂,有助于壳聚糖-PVA膜的性能提高,在食品包装薄膜开发方面具有潜在应有价值.
2022 Vol. 56 (4): 648-655 [摘要] ( 134 ) HTML (1 KB)  PDF (2411 KB)  ( 197 )
656 水性聚氨酯活性及其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探究
肖 芳,王 磊,孙建明,胡庆兰,伍强贤,翁方青,
通过合成未封端型水性聚氨酯(WPU)并控制其保存时间发现其反应活性可控,然后将反应活性不同的WPU与淀粉密炼制备一系列水性聚氨酯-淀粉(WCS)复合材料,并对所得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进行表征,以此来探索WPU作为反应型增容剂的可行性.研究发现WPU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未封端型WPU在不超过3 d的时间内仍保持反应活性,超过3 d就表现出失活的特性.进一步探究活性不同的WPU制备的WCS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发现具有活性的WPU由于含有—NCO反应性基团可以与淀粉的—OH基团之间形成氨基甲酸酯键和部分氢键,从而使制得的WCS复合材料体系的界面具有很好的相容性.研究中使用WPU作为复合材料的反应型增容剂是一种新的尝试,可以克服传统制备聚氨酯需要加入有机溶剂而不环保的缺点,而且其操作过程也更为简便.此外,本工作也为具有反应活性的WPU在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22 Vol. 56 (4): 656-661 [摘要] ( 132 ) HTML (1 KB)  PDF (6773 KB)  ( 131 )
662 口蹄疫病毒持续感染的研究进展
沈 超,曾一歌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能引起偶蹄动物患一种名为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的高度接触性、发热性、急性的传染病.FMD的大规模爆发会导致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动物和动物相关制品产量降低、贸易受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FMDV持续感染是造成FMDV容易蔓延并难以根除的重要原因.该文综述了FMDV持续感染期间病毒在体内的存在位置与感染特性,并以病毒与宿主细胞、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重点,介绍了持续感染相关机制研究进展,总结了疫情防控相关策略,以期为解决FMDV持续感染问题提供参考.
2022 Vol. 56 (4): 662-669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937 KB)  ( 68 )
670 Bcl-6对滤泡辅助性T细胞的调控作用及机制进展
何 岚,王 猛,姜 浩
Bcl-6是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亚群决定转录因子,在Tfh细胞分化和功能调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Bcl-6调控Tfh细胞的分子机制及其受到的精密分子调控受到广泛研究,近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回顾了Bcl-6被鉴定为Tfh细胞亚群转录决定因子的研究历程,总结Bcl-6在Tfh细胞中的功能,综述Tfh细胞调控Bcl-6表达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Bcl-6研究中的潜在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2 Vol. 56 (4): 670-675 [摘要] ( 227 ) HTML (1 KB)  PDF (2805 KB)  ( 67 )
676 Pam3CSK4与黄连素联合用药对小鼠抗MRSA感染的作用
彭珊珊,刘思思,巫谢生,孙 静,张 咏
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是临床的难题.该文考察了一种新的用药方法,将免疫激动剂Pam3CSK4和黄连的主要抗菌成分黄连素联合使用,通过激活机体先天性免疫反应和中药抗菌两个方面相结合来对抗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探讨了Pam3CSK4和黄连素在单独或联合使用时,对小鼠受MRSA攻击的保护能力,小鼠对MRSA的清除能力,小鼠感染后分泌IgG和IgM的水平,体外二次感染后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显示Pam3CSK4和黄连素联合使用可以提高小鼠在MRSA致死攻击下的的存活率,增强小鼠对MRSA的清除能力,Pam3CSK4对小鼠的特异性IgG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对总IgM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Pam3CSK4可以促进CD4+ 和CD8+T细胞以及B细胞在体外的二次增殖,而黄连素可以促进对CD4+ 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
2022 Vol. 56 (4): 676-685 [摘要] ( 199 ) HTML (1 KB)  PDF (2019 KB)  ( 137 )
686 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柳富满,刘嗣明,朱媛媛
基于武汉市主要夜间经济载体空间位置,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等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形态、空间分布模式、空间集聚区三个方面揭示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1) 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空间分布不均衡,汉口、武昌、汉阳分别形成大面积片状分布、“L”型带状分布、点轴分布形态.2) 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均为集聚分布模式,总体集聚程度较高,各类型夜间经济载体集聚程度差异明显.3) 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集聚于主要商圈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商圈周边形成6个主要集聚区,区域性商业中心形成多个小规模集聚点.
2022 Vol. 56 (4): 686-694 [摘要] ( 207 ) HTML (1 KB)  PDF (7502 KB)  ( 42 )
695 基于熵权TOPSIS的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研究
崔世华,于 婧,陈艳红,韩晨晓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文以湖北省为研究区,从城市人居生活质量、生产质量和生态质量3方面选取18个指标构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湖北省17个市州2013—2018年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分异及贡献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 研究期内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及其生活、生产和生态子系统质量总体上呈提升趋势,各地市州城市人居环境及其生活、生产、生态子系统质量的差距总体上呈缩小趋势;2) 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在空间上呈现出“核心集聚、局部连片”的分布特征,且研究期内鄂西地区人居环境质量改善速度最快,鄂中地区次之,鄂东地区最小;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密度、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公路里程密度是驱动湖北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主要贡献因子,但随着时间演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重心将由少数的核心因子向多因子共建转变.
2022 Vol. 56 (4): 695-702 [摘要] ( 178 ) HTML (1 KB)  PDF (2081 KB)  ( 207 )
703 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时空错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唐健雄,何 庆,刘雨婧
城镇化质量和规模是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两个方面,二者发展的时空错位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矛盾.文章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2009—2019年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进行综合测度,通过泰尔系数、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重叠性、空间错位指数及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其时空格局、错位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 研究时段内,城镇化水平由“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其变化取决于中低水平城市数量的替变转移上;随时间维度变化,城镇化质量提高显著,内部差异逐步缩小;城镇化规模内部差异扩大,规模结构不合理现象有所突显.2) 空间分布上:城镇化质量始终以中水平地区为主,高水平地区不断增加,低水平地区持续减少;城镇化规模始终保持“中部凸起”的分布格局,中等规模城市逐渐取代了小规模城市,成为区域主导的城镇化规模类型.3) 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空间错位: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且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现象主要由小部分城市的不匹配造成的.4)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均GDP、每万居民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人口城镇化率、土地城镇化率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对空间错位指数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均GDP和土地城镇化率对空间错位指数贡献最大,其他因素不显著.
2022 Vol. 56 (4): 703-716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2940 KB)  ( 324 )
717 超大城市就业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以武汉市为例
董 莹,陈 洁,罗 静,蒋 亮
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逐渐成为诸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有必要深入探索城市就业多中心之间的功能关联和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理.为此,该研究以超大城市武汉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手机App移动定位数据、百度POI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等地理空间大数据,运用残差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模型识别和分析武汉市就业多中心及其关联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武汉市就业次中心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 1) 武汉市多中心城市空间格局显著,就业多中心之间的关联表现为城市主中心与最近次中心间的功能互补.2) 武汉市就业次中心形成的关键性驱动因素有多样化指数、三产企业数量、交通路网密度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等,产业结构的优化是促进就业次中心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举措,科学的城市规划能够有效引导就业多中心布局.3) 劳动力集聚和《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分别对武汉市就业次中心的形成具有显著和较为显著的阻碍作用.
2022 Vol. 56 (4): 717-727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2075 KB)  ( 137 )
728 基于结构与功能脆弱性的黄石市生态脆弱度评价
瞿博伟,吴乐知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后往往出现较严重的生态退化问题,因此在该类型地区开展生态脆弱度评价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从生态结构性脆弱与生态功能性脆弱两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了黄石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模型,并采用自然打断法开展脆弱度的等级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 1) 2009—2019年黄石市各景观类型指数变化明显,建设用地和林地优势度增加;耕地破碎度大幅增加而优势度减小;居民用地破碎度大幅减小而优势度减小;废弃工矿用地面积减少,破碎度和优势度减小.2) 黄石市2009—2019年生态脆弱指数平均值为0.258±0.063,整体处于轻度脆弱且空间分异明显,北部和中部地区脆弱度高,主要为高程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区、林区以及海拔较低的磁湖、大冶湖等水域;南部地区脆弱度低.3) 黄石市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生态脆弱度高的区域面积为99 053.51 hm2,较2009年下降了4.69%;10 年间由高等级脆弱向低等级脆弱转移的总面积为51 109 hm2,占总面积的70.08%,其中面积变化最大的是由中度脆弱向轻度脆弱转移24 720.48 hm2,主要集中在大冶市矿产资源开采区和水文旅游资源开发区的交界处,矿山治理和水体生态修复成效初显;黄石市市域内区域生态脆弱现状依然严峻,尤其市内三个区仍有超过60%的地区处于强度脆弱等级以上,还需持续不断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彻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发展.
2022 Vol. 56 (4): 728-738 [摘要] ( 243 ) HTML (1 KB)  PDF (2469 KB)  ( 118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我刊参加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2 关于我刊近期发现假冒网站的声明
22 我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22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办公情况说明及COVID-19专题征稿启事
22 本刊荣获2019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下载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版权授权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诚信声明
地图管理规定
作者个人信息修改操作说明
  友情链接
22 华中师范大学
22 OSID
22 知网首发
22 中国编辑学会
22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22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2 中国期刊协会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田家炳楼7楼华师学报编辑部 邮编:430079 电话(传真):027-6786812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