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4年 63卷 6期
刊出日期:2024-11-27
1
古典学视野下的西汉敦煌西域史探索与重构
郑炳林
古典学在历史学领域中,与历史文献学趋同。从这个视角而言,敦煌汉简也是古典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敦煌汉简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特别是在推动西汉敦煌西域史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敦煌汉简进行研究利用,西汉敦煌西域历史中的诸多细节都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解读。
2024 Vol. 63 (6): 1-6 [
摘要
] (
36
)
HTML
(1 KB)
PDF
(1390 KB) (
31
)
7
考古科学视角下的山地社会:探索中国西南山地史前史的新方法
吕红亮
山地长期以来被视为文明的边缘地带。然而,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和理论发展表明,山地不仅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技术传播与文化交流的关键通道。本文回顾中国西南山地史前农业、牧业以及文化交流研究的最新成果,从考古科学视角提出未来一些重要研究方向和议题。用跨学科方法探索中国西南山地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和多元文化景观,将为理解人类如何适应复杂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独特视角。
2024 Vol. 63 (6): 7-13 [
摘要
] (
29
)
HTML
(1 KB)
PDF
(1439 KB) (
23
)
14
政治催生大户:粮食安全责任与地方、农民的行动策略——以湖南省6县13村为研究对象
邓大才
最近十年粮食生产大户迅速崛起,成为“三农”领域一个突出的经济和政治现象。通过对粮食安全责任制度变化的研究发现,责任制与粮食生产大户的产生有着紧密的关系。粮食安全责任制的变化影响着地方政府、村庄、农户和大户的行动策略及其选择。粮食安全责任制的行政要求和政治要求对相关行动主体几乎没有影响,然而,一旦责任制转变为行政问责、政治问责及两者的叠加,就将重塑相关主体的行为。如果地方党委和政府出台额外支持政策,将进一步加剧农户的分化,促进土地向大户流转和集中,加速粮食生产大户的产生和规模扩张。强行政问责、强政治问责而催生的大户,可称为“政治型大户”。“政治型大户”不同于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农场”,也不同于恰亚诺夫提出的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纵向一体化”经营,它是一种兼具政治和经济特色的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
2024 Vol. 63 (6): 14-26 [
摘要
] (
32
)
HTML
(1 KB)
PDF
(1620 KB) (
7
)
27
中国农地不完全产权的生成与存续
王敬尧 郑 鹏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相较于西方产权私有的制度改革,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始终保持着不完整状态,如何解释不完全农地产权具有的持久生命力成为研究基点。通过对中国农地不完全产权的阶段表征进行分析发现,国家治理目标与基层治理能力构成农地不完全产权的生成逻辑,即国家的资源汲取与秩序稳定目标影响着维系产权不完全的收益,基层政府的自主能力与产权实施能力影响着推进产权完整化的成本。国家正式制度改革与社会非正式制度调适共同构成了农地不完全产权的存续逻辑,既表现为国家通过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改革与自下而上的诱致性改革来缩小产权“公共领域”,也表现为农民借助乡里组织保护与社会规范支持来降低“租值耗散”。由于国家治理与基层治理的互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互动集中发生在基层场域,农地不完全产权也深刻影响着基层治权的运作,推动基层行政与乡村自治的关系不断转变。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既需要在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分产权权能,也需要提高以村社自治为本位的集体行动能力,实现产权功能与治理效能的有机衔接。
2024 Vol. 63 (6): 27-37 [
摘要
] (
21
)
HTML
(1 KB)
PDF
(1650 KB) (
18
)
38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高华云
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分散小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全国30个省区2010-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总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影响,合作社的组织水平、生产经营水平、盈利增收水平以及服务社会水平等四个分维度回归结果也均显著。非粮食产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但粮食产区的作用不显著;高起伏度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但低起伏度地区的作用不显著。城镇化水平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上具有门槛效应。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政府需要在农村,特别是非粮食产区、地形高起伏地区的农村,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其包括组织、生产经营、盈利增收和社会服务在内的综合水平。政府还要注意提高地方城镇化水平,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
2024 Vol. 63 (6): 38-50 [
摘要
] (
21
)
HTML
(1 KB)
PDF
(1527 KB) (
15
)
51
社会资本对工资的影响分析——基于搜寻动力减弱的视角
刘元春 丁 洋
一般认为,在工作搜寻中社会资本有利于提高求职者的工资水平,但基于CGSS数据的研究却发现了相反的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平均而言,那些托关系找工作的人的工资水平比自己找工作的低出近10%。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托关系找工作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搜寻努力程度,限制了人力资本与适配岗位的潜在匹配空间,使人力资本回报水平受损。传统研究多认为社会资本的圈层效应会损人利己,但该研究提醒人们过度依赖它可能既会损人也不利己。这对树立“靠谁不如靠自己”的求职观和激活人才、人尽其才具有重要启示。
2024 Vol. 63 (6): 51-61 [
摘要
] (
27
)
HTML
(1 KB)
PDF
(1469 KB) (
11
)
62
ESG信息披露中的话语策略
段 钊 李冰洁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普及,上市公司越发关注ESG信息披露,而对于其信息披露中话语与利益相关者行为的影响研究仍然不够充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深入组织话语分析的层面,结合情境特征,引入对参与主体微观互动考察,针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中的操纵性行为及其形成机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并采用新的变量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新的发现。研究结果显示:在当前制度环境下,ESG信息披露中可能存在一种现有研究尚未发现的制度脱钩行为,即上市公司会根据ESG披露时间接近的季度成长性表现,来调整披露文本的主客观程度,临期成长性表现越差,披露文本的主观性程度相较前一期提高越多;利益相关者压力越大,策略性越明显;这一表现为“临期效应”的脱钩源于管理层自利与短视;策略的实施会带来积极的市场反应。建议对这一策略的防范,除提高市场信息甄别能力外,可以通过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干预ESG披露决策的微观互动过程来解决。
2024 Vol. 63 (6): 62-78 [
摘要
] (
25
)
HTML
(1 KB)
PDF
(1540 KB) (
14
)
79
《红楼梦传奇》副文本题写向度与心理机制
李淑岩
作为《红楼梦》改编史上第一部戏曲著作,乾嘉时期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自问世便备受瞩目,一时间声动江南,时贤俊彦序跋题词纷纭,内容丰富。考察《红楼梦传奇》嘉庆四年己未绿云红雨山房刻本的序、跋、题词等副文本情况,题写者的身份都与传奇作者仲振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书写面向视角多维,或隐括《红楼梦传奇》内容之关键情节,或推扬剧作家艺术改编之创举,或摹绘《红楼梦传奇》彼时剧场搬演之情状,不一而足。而这些副文本撰写之心理机制,“寄情”与“补恨”无疑是剧作家与观剧者心有戚戚焉的心理共鸣。以上问题之揭示,对考察《红楼梦传奇》问世之初的乾嘉剧坛创作生态不无裨益。
2024 Vol. 63 (6): 79-88 [
摘要
] (
16
)
HTML
(1 KB)
PDF
(1487 KB) (
8
)
89
中国现代边地乡土文学探路人寿生的创作
谢廷秋
20世纪30年代,走出贵州侨寓北京的贵州新文学开拓者之一寿生,以社会解剖刀的犀利风格书写边地乡土,以时政家眼光揭露乡土社会种种现实问题,他的小说是蛮夷边地的浮世绘。寿生乡土小说以纪实报告性、杂文政论性、刻骨性讽刺为鲜明特征,揭示边地在官害、兵灾、匪祸、烟毒共祸下“吃人乡土”的残暴血腥,烛照窒息“乡土人”的国民劣根性,拓展了现代乡土文学的新空间。寿生是中国现代边地乡土文学探路人之一,他与同样侨寓北京书写乡土的蹇先艾一起,构成贵州新文学的双子星座。
2024 Vol. 63 (6): 89-98 [
摘要
] (
29
)
HTML
(1 KB)
PDF
(1455 KB) (
31
)
99
河南新密方言中时制标记“些”的语气功能
司罗红
时制标记兼具语气功能在包括英语在内的许多语言中都有发现,中原官话河南新密方言中的时制标记“些”也具有表达语气的功能。新密方言中的“些”可以附着在时间词和动词之后标识动作发生的时间为过去;“些”也可以出现在陈述句句尾标识句子表述的内容与现实相反,是典型的反事实虚拟标记,陈述句添加反事实标记“些”后通常带有惋惜的感情;“些”能够出现在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等具有显性句法特征的疑问句句尾传达深究口气,是非问没有显性句法特征其句尾不能添加“些”表达深究口气。
2024 Vol. 63 (6): 99-107 [
摘要
] (
22
)
HTML
(1 KB)
PDF
(1406 KB) (
6
)
108
“往”字介词结构及相关语法问题
刘 彬
“往”字介词结构即“往XV”和“V往X”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V和X的性质、取景方式、凸显重点、语体倾向等方面。在表示抽象方向或方面的特殊“往XV”结构中,X并非所谓的“动、形兼方类词”,而就是动词或形容词,只不过是在构式压制下通过隐喻的作用临时获得了方位词的功能。另外,统计显示,在新闻标题中“往XV”和“V往X”的出现频率差异较大,且后者还可以突破常规规则的限制,原因在于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区”属性与“V往X”更相容。
2024 Vol. 63 (6): 108-115 [
摘要
] (
24
)
HTML
(1 KB)
PDF
(1434 KB) (
8
)
116
汉昭帝始元五年伪卫太子诣阙事件探析
李 峰
汉昭帝始元五年春,受卫太子残余势力蛊惑,夏阳男子张延年诣长安未央宫北阙,自称卫太子,引发数万人围观,赖京兆尹隽不疑处置果决,方化解了这场危机。然而隽不疑依《公羊传》之说处置这场风波,颇为后世所讥,实则其所引之说是具备指导处置自称卫太子者的效用的,其指斥卫太子为罪人,也并不过分。该事件进一步增进了霍光与昭帝的关系,并促使霍光加大了推行德政、打击以桑弘羊为首的外朝官员的力度。由于隽不疑将卫太子定性为罪人,断绝了卫太子残余势力继续借卫太子生事的念想,于是他们转而拥戴卫太子的遗孙刘病已。隽不疑虽居功至伟,但由于不肯加入霍光的团队,次年被免官,终老于家。
2024 Vol. 63 (6): 116-125 [
摘要
] (
30
)
HTML
(1 KB)
PDF
(1494 KB) (
35
)
126
金代“岳镇海渎”封祀考论
孔维京
“岳镇海渎”作为一组演化自中国古代山水崇拜的文化地理概念,是国家疆域和王朝正统的象征。由女真族建立的金王朝在占据中原地区后,为塑造中国大一统王朝形象,比肩唐宋礼乐制定了本朝岳镇海渎封祀制度。金代结合本朝实际,确立了在“四立、土王日”以岳镇海渎所在地长贰官为主的常祀制度,并“遥祀”南岳、南镇于中岳嵩山庙,“遥祀”南海、南渎于东海广德王庙。清代考据大家钱大昕对明昌间加封五镇四渎王爵提出的质疑,实为对《大金集礼》相关记载的误解。在岳镇海渎封祀问题上,金代经历了从“并仍唐、宋之旧”到“皆仍宋旧制”的转变,反映出世宗、章宗之际金代文化的转向与正统性的诉求。金宋双方通过“遥祀”的方式共祀岳镇海渎,使其成为南北共享的文化地理符号,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2024 Vol. 63 (6): 126-132 [
摘要
] (
26
)
HTML
(1 KB)
PDF
(1421 KB) (
17
)
133
蒙古界分内外与清朝天下秩序的退而未消
张临希
与17世纪西欧国家划界同步,清朝自顺治五年开始陆续在漠南、漠北之间划定旗界,使内外蒙旗以瀚海为间隔,但就隔离思维、标界方法和管理模式而言,这仍是王朝传统的“边”,而非近代产物的界。对应康、雍、乾地图,外无国界,内无内外蒙古界,并未走出天下秩序所笼罩的疆域模式。清中晚期,随着官方将蒙古分为内外,学者绘制的地图出现国界和内外蒙古界,进而在宣统元年首现版图“秋海棠叶”形象比喻,促使朝廷重视地图所表达的主权边界。但因蒙古方位存在文化偏差,加之内外蒙古界未经测绘,清末民初地图均错置此界,无法准确表示内、外蒙古范围。界线不明确也迫使清末朝廷仍以传统天下模式划分藩部疆界,缺乏对边界的直接掌控,成为俄国渗透外蒙古的内因。以边界为衡量,清朝从传统天下秩序转向近代主权观念并非始于《尼布楚条约》,而是从清晚期开始,至清末也未完成,体现了清朝疆域模式的二重性。
2024 Vol. 63 (6): 133-143 [
摘要
] (
25
)
HTML
(1 KB)
PDF
(1494 KB) (
25
)
144
权力规制与权利保障:教育大数据伦理问题的法律治理
肖登辉 常亚东
教育大数据伦理问题是科技融入教育中的衍生产物。法律与伦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耦合,法律是解决教育大数据伦理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教育大数据伦理问题的治理存在政策重视但专门性法律相对滞后、具体问题治理难度大等问题,有必要借助法律构建一套专门性的治理体系。大数据的应用为“教育权—受教育权”的法律关系赋能的同时,也对其原有的平衡造成了冲击。从权力的角度而言,在大数据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特征下,数字教育权出现了主体的扩张和内容的强化。从权利的角度而言,“主观权利”与“客观价值秩序”二分的基本权利功能理论更符合数字受教育权保障的需要,数字受教育权的“主观权利”是个人在法律上得以请求的基础,然而若要在复杂的数字时代实质保障数字受教育权,还需“客观价值秩序”提供相应的制度、组织以及程序的支持。
2024 Vol. 63 (6): 144-153 [
摘要
] (
34
)
HTML
(1 KB)
PDF
(1464 KB) (
31
)
154
迈向敏捷治理:教育数据治理的风险识别与优化路径
刘洋溪
数据作为第五大生产要素,对教育发展的驱动功能日益显现。面向海量数据资源及广阔应用场景,立足于对教育数据特征和传统治理范式风险挑战的分析,敏捷治理可视为教育数据的前瞻性治理形态,以回应性与适应性为善治旨归,以开放性与结构性为共治基础,以灵敏性与系统性为智治赋能,以持续性与调适性为良治前提,构建教育数据的敏捷治理框架,对嵌入教育数据治理体系的敏捷治理逻辑做出完整解释。结合政策文本分析视角,对中央层面颁布的教育数据治理政策进行文本编码和内容分析,揭示当前治理体系的发展困境。基于应然层面的敏捷治理框架和实然层面的治理体系困境,应重塑教育数据治理目标的价值取向与结构层级、健全教育数据治理主体的协作关系与组织体系、拓展教育数据治理过程的场景广度与环节深度、落实教育数据治理工具的监管反馈与迭代机制,形成教育数据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敏捷治理格局。
2024 Vol. 63 (6): 154-164 [
摘要
] (
86
)
HTML
(1 KB)
PDF
(1916 KB) (
24
)
165
延续与断裂:中国高校学报传统再议——基于中西学术期刊传统的比较
朱 剑 仲伟民
作为学术期刊传统的源头,《哲学汇刊》诸多开创性贡献为后世欧美学术期刊所传承,并随着西方学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后发国家的学术期刊。承续了其传播学术基本使命的中国高校学报,并不是对西方学术期刊的直接移植,而是修改了某些基因,将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嫁接到了与主办学校的关系上。这就使作为学术期刊的学报本应具有的公共平台属性转变成了主办学校的窗口和园地,冠以校名的刊名、综合性和内向性成为既是必然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这样的“转基因”对同样在童年时期的大学的成长及其公共形象的构建极有意义,学报对早期大学的成长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替代和磨灭的。然而,这也给学报自身的成长带来了困难和障碍。尽管1930年代曾有过向开放的专业刊转型的尝试,但学报并没能从总体上告别童年。窗口与园地的定位与公共平台属性之间的紧张和冲突终究是无法避免的,结果在数次大学命运转折的历史关头,前者无一例外地压倒了后者,学报不得不一直停留在初始状态,而从1970年代末开始更是以制度的形式将此状态固定下来。随着1990年代对标国际的世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启动,竞争在国际学术平台层面展开,牺牲了公共平台属性、割断了与学术共同体血脉联系的学报已跟不上大学前进的步伐,终于逐渐走向边缘化。
2024 Vol. 63 (6): 165-183 [
摘要
] (
27
)
HTML
(1 KB)
PDF
(1639 KB) (
15
)
编辑部公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文科学报在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中,影响力位列全国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术期刊第5名
《出版生活史:出版史学研究新视阈》一文引起学界关注
学术信息 | 王敬尧教授等《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的存续与变迁》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本刊2016年被四大文摘转载75篇次
本刊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16年)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5
最新公告
下载中心
“第八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七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第2号)
第六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预通知
“第四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第三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会议通知
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baidu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