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号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3年 57卷 5期
刊出日期:2023-10-27

 
625 “冷门”不冷,“绝学”不绝——勇于创新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团队记述
张 涛,曾 群,
2023 Vol. 57 (5): 625-626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7357 KB)  ( 135 )
627 6—8世纪中国疫灾的时空特征及鼠疫流行
龚胜生,肖永芝,李孜沫,张 涛,谢海超,石国宁,陈发虎
为探究世界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公元541-750年)中国的瘟疫流行状况,基于《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和最新获得资料,编制6-8世纪中国疫灾简略年表,对6-8世纪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腺鼠疫流行的可能性,以及中国与中亚、欧洲鼠疫互传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 6-8世纪中国处于魏晋南北朝疫灾高峰期的后期和唐代疫灾低谷期的前期,总体上属于疫灾偏少时期;该时期瘟疫总体上主要在春、夏季流行,大瘟疫则多发生于夏、秋、冬季;十年尺度上的疫灾频度总体趋于下降,十年疫灾频度指数和十年疫灾等级指数均存在280 a、100 a、50 a的波动周期.2) 中国早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就有了鼠疫记载,世界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恶核”“虏疮”“流肿”“暍病”“苦头痛”等称谓,都是对腺鼠疫某个方面症状的描述,其间中国境内肯定有腺鼠疫流行.3) 世界范围内鼠疫的发生具有多源性,中亚地区是古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中国的鼠疫主要由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通过战争输入,首当其冲的中国西北是6-8世纪鼠疫流行最频繁的地区.
2023 Vol. 57 (5): 627-640 [摘要] ( 150 ) HTML (1 KB)  PDF (5301 KB)  ( 111 )
641 江南地区自北宋时期近千年来的疫灾地理研究
王晓伟,龚胜生,张 涛,李孜沫,石国宁,梅佳琪
疫灾与人类始终同在,危害人类生命健康.该文基于疫灾史料,运用空间分析模型,探讨江南地区过去近千年来疫灾流行的时空变迁特征.研究表明:1)在过去近千年中,江南地区疫灾流行之年多达300个,近乎三年一遇,且疫灾越来越频繁,清代更是集中了52%的疫灾之年.2)江南地区疫灾流行呈现“夏秋高发、春季多发、冬季少发”的特点,季夏、孟秋易于疫灾流行.3)江南地区过去近千年的疫灾流行具有明显的长期上升趋势,在周期上可分为两个400 a左右的波动周期.4)江南地区疫灾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聚集型,形成了以今杭州、苏州、上海为中心的疫灾频发区,疫灾频数的总体分布特征是北部多南部少;疫灾分布重心总体上有由南向北、由西向东迁移的变化;但疫灾强度则由东向西北、西南递减;5)江南地区疫灾流行格局受人类活动格局影响,湖区、三角洲前缘疫灾重于山地丘陵区,滨海区疫灾重于腹地区.
2023 Vol. 57 (5): 641-648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3981 KB)  ( 158 )
649 民国时期四川省霍乱流行的时空规律及驱动因素
闫晋博,张 涛,龚胜生,
基于疫灾史料和环境资料,采用时空分析方法、地理加权回归及地理探测器,分析民国时期四川省霍乱的时空分布规律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 民国时期四川省的霍乱疫情在波动中发展,出现1916年、1920年、1939年、1945年四个明显高峰,高发于夏秋两季.2) 霍乱疫情波及范围呈现扩大趋势,由早期的斑块分散状到中后期逐渐集中连片扩展,四川中部是霍乱爆发的集聚区.3) 自然和人文环境因素交织推动霍乱的出现和发展,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皆呈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增强,人口数量、洪涝灾害因素具有正向影响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研究可为烈性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历史经验.
2023 Vol. 57 (5): 649-660 [摘要] ( 103 ) HTML (1 KB)  PDF (5165 KB)  ( 110 )
661 湖北省1949年以前疟疾流行的时空规律及驱动机制
张 涛,曾雨欣,陈志禹,闫晋博,梅 琳,王晓伟,石国宁,龚胜生,
该文基于疫情史料和环境资料,运用M-K检验、小波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疫情重心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1949年以前湖北省疟疾流行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清代(1644—1911年)268个年份间共有14个疟疾年份,频率为5.2%,民国(1912—1949年)疟疾愈加频繁,38个年份间共有20个疟疾年份,频率为52.6%.民国疟疾流行呈现波动变化趋势,1940年为疟疾开始突变增长的时间点.民国疟疾疫情存在18年和4年两个时间尺度的波动周期,平均每隔约12年发生一次大流行,约3年发生一次小流行.流行季节以夏秋为主,春季次之,冬季最少.2) 湖北省疟疾流行呈现出蔓延扩散的特征,由斑块散状分布发展成集中连片分布,武汉三镇和宜昌是两个疫情中心.湖北省疟疾疫情在空间上呈现显著集聚态势,高高集聚区包括在武昌、汉口、汉阳和宜都,高低集聚区有竹山,在宜昌周边形成一条由兴山、远安、当阳和长阳等县组成的低高集聚带,未出现低低集聚区.湖北省疟疾重心一直在几何中心附近东西向摆动并逐渐向北偏移,反映了疫情分布不稳定并逐渐向北加重.3) 河网、战乱、旱灾等因素对湖北疟疾流行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在鄂东地区更为显著,鄂西地区路网的完善对疟疾流行的抑制作用更为强烈.疟疾流行时间变化特征主要受气候和战乱因素的影响,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受人口、河网和交通因素的影响.疟疾流行的驱动机制由疟疾流行的基本环节、疟疾流行的影响因素、疟疾流行的时空规律三个方面组成,并通过各种分析方法有机联系起来.
2023 Vol. 57 (5): 661-672 [摘要] ( 88 ) HTML (1 KB)  PDF (23234 KB)  ( 98 )
673 基于环境要素的民国时期黑热病流行危险分区
李孜沫,龚胜生,陈丹阳,王晓伟,石国宁,张 涛
黑热病是一种新传入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在部分地区曾造成深远影响.该文综合运用Grapher时序分析、GIS空间分析、MaxEnt生态位分析等方法,探讨民国时期黑热病流行的时空特征、危险分区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民国时期,黑热病的流行频度为78.95%,集中流行于夏、秋季,并分别在1923年、1934—1937年、1946年形成流行高峰期.2) 民国时期,黑热病几乎全部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并在苏、皖、豫、鲁4省交界地带形成密集分布区.3) 黑热病“长江北、类圈层”的适生范围,奠定了黑热病危险等级的地理格局,表现为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省份危险等级高,尤其是特危等级的江苏(含上海)、安徽、河南、山东和高危等级的河北(含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省份.4) 黑热病流行的影响因素中,河网密度(20.2%)、日照时数(17.3%)、海拔高程(14.5%)、最低气温(10.0%)等因素的贡献度最高.
2023 Vol. 57 (5): 673-681 [摘要] ( 94 ) HTML (1 KB)  PDF (2706 KB)  ( 116 )
682 若干倍图的邻点全和可区别全染色
程银万,杨 超,姚 兵
为了进一步研究图的邻点全和可区别全染色问题, 该文根据倍图的结构性, 通过穷染法和染色算法, 得到了路、圈、星、扇、轮、完全二部图以及树的倍图的邻点全和可区别全色数的精确值.
2023 Vol. 57 (5): 682-687 [摘要] ( 92 ) HTML (1 KB)  PDF (422 KB)  ( 139 )
688 求解弱双四元数矩阵方程r-循环解的新方法
刘志红,李 莹,樊学玲,袭沂蒙
该文提出求解弱双四元数矩阵方程AX+XB=D的r-循环解及对称r-循环解的一种新方法. 根据弱双四元数性质,利用vec算子把弱双四元数方程中变量X的位置统一变换到方程最后, 然后根据弱双四元数的实表示方法将弱双四元数矩阵方程转化为实矩阵方程, 再借助特殊矩阵的H-表示方法提取矩阵的独立元素参与运算, 减少运算的复杂程度,通过数值试验检验了算法的有效性. 最后将该文内容应用于采摘机器人手眼标定方法.
2023 Vol. 57 (5): 688-695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693 KB)  ( 157 )
696 具p-Laplacian算子的半正分数阶脉冲微分方程三点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与唯一性
盛世昌,张婷婷,胡卫敏,
该文基于Caputo分数阶微分方程,讨论了一个具p-Laplacian算子的半正分数阶微分方程三点脉冲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主要是利用Banach不动点定理和Schauder不动点定理证明了解的存在性.其主要方法是先找出分数阶脉冲微分方程等价的积分方程,然后构造映射,再运用不动点定理,获得方程解的存在性及唯一性的充分条件. 文章最后举例说明了主要结果的应用.
2023 Vol. 57 (5): 696-703 [摘要] ( 87 ) HTML (1 KB)  PDF (484 KB)  ( 231 )
704 有关奇亏完全数的若干结论
张四保,姜莲霞,
若正整数n满足σ(n)=2n-d,则称n为亏度为d的亏完全数,其中d为n的正因数.亏度为d的亏完全数备受数论研究者的关注.该文讨论了具有6个相异奇素因数的正整数n是否是亏完全数的问题,并基于初等方法给出了其一些性质刻画.
2023 Vol. 57 (5): 704-714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492 KB)  ( 100 )
715 基于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教师教学行为识别方法
庞世燕,郝京京,胡瀚淳,杨玉芹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进行教师的教学行为识别对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教师教学行为识别方法,此方法首先以教师教学视频中的单帧影像为单元提取人体骨架点信息,然后以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为框架聚合多帧影像信息,对教师教学行为类别进行识别.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文章构建了两组包含6大类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视频数据集,并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时空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教师教学行为识别方法可以有效排除教室场景内无关信息的干扰,充分利用多帧影像中骨架点间产生的时空信息,来准确识别教师典型教学行为,具有更高准确率和更强的鲁棒性.该文相关研究可以及时、有效地反应教师的教学状态,有助于教师及时优化教学行为,助力智慧教学.
2023 Vol. 57 (5): 715-723 [摘要] ( 89 ) HTML (1 KB)  PDF (6157 KB)  ( 221 )
724 基于双塔隐语义与自注意力的跨域推荐模型
操凤萍,张锐汀,窦万峰
为缓解跨域推荐数据稀疏与冷启动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融和双塔隐语义与自注意力机制的跨域推荐模型(DLLFM-DA/Self atten CDR model,DLDASA),能够有效提升目标域推荐准确率. 首先利用提出的双塔隐语义模型(DLLFM),借助源域和目标域用户的类别偏好和项目类别,生成高质量隐语义;其次,在隐语义特征迁移过程中引入域适应(domain adaptation),有效对齐源域与目标域的特征分布,最小化源域与目标域间数据分布差异,提供更高质量的隐语义特征迁移;然后利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捕捉两个域之间的差异性与相关性,对差异信息进行筛选与融合,缓解负迁移问题,以提升跨域推荐质量;最后,在Movielens-Netflix和一品威客(YPWK)-猪八戒网(ZBJW)真实数据集上,将DLDASA与基线单域和跨域推荐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有明显改善.该研究验证了DLDASA模型能够更充分地提取用户特征,有效缓解目标域信息不足的问题.
2023 Vol. 57 (5): 724-732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1154 KB)  ( 38 )
733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文本挖掘深度混合推荐模型
张 婧,陈增照,段 超,王 虎
当前,从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获取满足用户需求的视频资源变得越来越困难,用户面临严重的信息焦虑和信息过载问题,然而各种辅助信息中蕴含着大量的与用户兴趣偏好及项目特征相关的信息并没有在经典推荐系统中得到利用.鉴于深度学习在特征提取和注意力机制在特征选择方面的突出表现,充分有效利用各种辅助信息缓解矛盾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利用文本上下文信息的深度混合推荐方法.该方法将视频标题和视频简介组合,经过预训练的词嵌入模型Glove转化为词向量,通过融合多头注意力机制的卷积神经网络提取项目潜藏因子,再结合概率矩阵分解实现用户对视频资源的评分预测.在ML-100k、ML-1m、ML-10m、Amazon四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方法结果优于PMF、CDL、ConvMF等基线模型.
2023 Vol. 57 (5): 733-740 [摘要] ( 100 ) HTML (1 KB)  PDF (1019 KB)  ( 185 )
741 新型膦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除草活性
王 威,刘建超,彭 浩,贺红武
为获得具有良好除草活性的新型膦酸酯化合物,基于活性亚结构拼接原理,将呋喃环引入先导结构IV的R位设计合成了8个结构新颖的膦酸酯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除草活性和杀草谱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都具有较高的除草活性,其中化合物V-1在75 g·hm-2 (a.i.)的浓度下,对测试杂草的效果与草甘膦相当,显示了具有作为除草剂先导化合物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2023 Vol. 57 (5): 741-747 [摘要] ( 103 ) HTML (1 KB)  PDF (642 KB)  ( 130 )
748 泛素样蛋白ISG15抗冠状病毒感染作用的研究进展(英文)
刘欣然,陈 桐,张 煜,陈 红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 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是一种泛素样蛋白,在调节机体天然免疫和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SG15在针对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IV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的抗病毒研究已有文献报道。除此以外, 最新的研究表明ISG15分子会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的作用下失活,从而抑制其抗病毒功能。因此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除能直接阻断病毒的生命周期、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以外,同时也会提升ISG15分子水平,继而间接提升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感染风险。该文介绍ISG15抗新冠病毒的过程,重点介绍ISG15抗冠状病毒作用的特异性,此外,总结新冠病毒通过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阻断ISG15介导的天然免疫实现免疫逃避的机制,并罗列了潜在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的抑制剂。本文从ISG15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角度,总结抗SARS-CoV-2药物的最新进展,并对相关药物的研发前景进行展望。
2023 Vol. 57 (5): 748-757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972 KB)  ( 102 )
758 2004—2020年湖北省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
王黎明,柳鑫鹏,台文博,孙 强,丁书茂
狂犬病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是深入认识狂犬病传播规律和制定狂犬病防治方案的重要理论依据.通过湖北省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湖北省2004-2020年狂犬病发病资料,以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分析湖北省狂犬病流行特征规律.2004-2020年湖北省报告发病1 467例,死亡1 467例,年均发病率0.15(每10万人).湖北省狂犬病报告发病数情况整体呈下降趋势,2013年后维持较低水平,夏秋季为高发季节.狂犬病发病人群中男女比例为2.24∶1,职业以农民为主,集中在50~70年龄组.湖北省17个市(州)中,荆州市累计报告狂犬病发病例数最多,为224例(15.27%),其次为宜昌市(11.52%)、孝感市(9.88%)、随州市(9.61%).荆州市等大部分地市(州)报告发病数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与全省趋势相同,但宜昌市、随州市等个别市出现略微回升现象.在病例来源调查中发现,伤人动物种类中,犬占 97.34%,猫占 1.78%,其他占0.88%;Ⅱ级暴露占 19.70%、Ⅲ级暴露占 80.30%;未规范处置伤口占67.42%,规范处置伤口占32.58%;全程接种狂犬疫苗者占 12.41%;未全程接种87.59%;不完全了解狂犬病知识者占83.50%.基于上述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应加强狂犬病实验室检测体系建设和预警监测工作,加强农村地区健康宣教力度,做好犬类免疫工作,进一步巩固狂犬病防治成果.
2023 Vol. 57 (5): 758-764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1454 KB)  ( 115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我刊参加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2 关于我刊近期发现假冒网站的声明
22 我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22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办公情况说明及COVID-19专题征稿启事
22 本刊荣获2019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下载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版权授权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诚信声明
地图管理规定
作者个人信息修改操作说明
  友情链接
22 华中师范大学
22 OSID
22 知网首发
22 中国编辑学会
22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22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2 中国期刊协会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田家炳楼7楼华师学报编辑部 邮编:430079 电话(传真):027-6786812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