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号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6年 0卷 2期
刊出日期:2006-02-25

 
       论文
0 传输问题远场算子的性质
邓霞
对声波与电磁波的逆散射问题(反问题),相应远场算子性质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未知散射体形状的重构.本文主要讨论一类声波的传输问题,重点研究了其相应远场算子的正则性和单射性条件.当然,反问题与相应的正问题有紧密联系.利用位势理论和Fredholm定理,也证明了相应的正传输问题解的存在和唯一性.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17 ) HTML (1 KB)  PDF  (0 KB)  ( 90 )
0 用微分方程方法研究红绿灯控制下的交通流模型
赖兴珲,张正杰
红绿灯模型是交通流动力学模型研究中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首先给出交通流模型,然后给出红绿灯交通流模型与特征线的求解,根据红绿灯模型与特征线意义,对交通流的红绿灯转换周期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269 ) HTML (1 KB)  PDF  (0 KB)  ( 77 )
0 多重调和方程弱解的内部正则性
高琦
考虑如下的多重调和方程{(-△)^ku=f(x),x∈Ω,u∈H0^k(Ω)的弱解的内部正则性.其中Ω是R^N中的有界光滑区域,k是正整数,H0^k(Ω)是标准的Sobolev空间.对于一类函数f(z),利用差分方法得到了上述方程弱解的内部正则性,其结果也适用于一些非线性的多重调和方程.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0 KB)  ( 78 )
0 TSVD正则化方法的参数选取及数值计算
黄小为,吴传生,李卓球
对于求解不适定问题的TSVD正则化方法,给出了能达到渐进最优阶的正则参数的后验选取法.从数值实现角度看,TSVD正则化方法是求解不适定问题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306 ) HTML (1 KB)  PDF  (0 KB)  ( 90 )
0 Von Koch曲线的Minkowski容度
曾宇,陈世荣
研究了Von Koch曲线的Minkowski容度.分别求出了Von Koch曲线的上,下Minkowski容度的一个比较好的估计式,进而得知它的上,下Minkowski容度不相等,即它的Minkowski容度不存在.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41 ) HTML (1 KB)  PDF  (0 KB)  ( 81 )
0 一类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成分数据预测模型
张忠诚
针对“因变量和自变量都是成分数据的前提下,如何建立它们之间的线性回归”的基本问题,以经典线性回归分析法为基础,结合对称Logratio变换,建立了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的成分数据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理论实证分析,论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与优良性,从而为解决具有成分数据信息的多重相关变量回归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0 KB)  ( 87 )
0 抛物系统的有限维逼近能控性
何红英,董旺远
讨论非线性抛物系统的有限维逼近能控性,其中非线性项含有梯度项并且具有全局Lipschitz连续性.文中首先证明线性化系统的有限维逼近能控性,然后利用不动点定理证明非线性系统的情形.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77 ) HTML (1 KB)  PDF  (0 KB)  ( 85 )
0 基于粗糙模糊集理论的构件适配决策支持方法的研究
李敏,王军,胡金柱
在当前实际的软件复用过程中,复用者对构件的理解和适配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构件适配方案的选择没有科学的客观依据,从而增加了复用者的压力、适配方案的主观性,影响了构件重用的效率.本文首先改进了传统的构件库体系结构,提出了一种层次型构件库体系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模糊集理论的构件适配决策支持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为复用者进行适配决策提供了客观有效的支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构件理解和适配成本,提高了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的效率.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0 KB)  ( 83 )
0 间歇线性反馈抑制螺旋波和时空混沌
褚润通,马军,刘延君,李世荣
采用间歇线性反馈的方法研究了一类激发介质中螺旋波和时空混沌的抑制问题.采用系统的采样变量与Logistic混沌信号来驱动系统.数值计算表明:选择恰当的采样周期,在非常小的反馈增益和无噪声下,大约50~80个时间单位后就可以消除Fitzhugh-Nagumo和Panfilov模型所对应的稳定旋转的螺旋波和时空混沌,系统达到稳定均匀态(0,0).在时空噪声下,稳定旋转的螺旋波变得膨胀稀疏,可观测到螺旋波破裂和新的斑图.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80 ) HTML (1 KB)  PDF  (0 KB)  ( 86 )
0 金属微粒-电介质复合材料的高频电磁特性
杨河林,夏应清,温定娥,鲁述,刘武
利用高频电磁波作用下金属微粒的等效偶极子模型,考虑表面衰减而引入金属颗粒的归-化电磁参数,由等效介质理论(EMT)得到推广的Bruggeman公式计算了金属颗粒-电介质复合材料等效电磁参数随入射波频率的变化.对于无磁性金属微粒所形成的复合材料,较高的等效电容率的虚部反映了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磁损耗和较强的吸波特性,等效磁导率的实部小于1显示出抗磁性.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204 ) HTML (1 KB)  PDF  (0 KB)  ( 84 )
0 基于有机分子亚铁磁体棱型自旋链外场下的热力学性质研究
屈少华,傅华华
基于近来有机高分子亚铁磁体在试验上成功的合成,本文采用量子转移矩阵方法,研究一维反铁磁-铁磁自旋1/2棱型自旋链在外场条件下低温下的热力学性质.磁化强度在低温下随外场的变化出现台阶式的平台结构,并表现出三个临界外场值,反映了系统磁相互耦合作用与热力学波动间的相互竞争;同时磁化率在外场下呈现双峰结构,其来源于系统在外场下的能隙和长程序参量的变化.本文的数值结果表明该棱型链与自旋1-1/2海森堡链性质一致.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235 ) HTML (1 KB)  PDF  (0 KB)  ( 78 )
0 10~3000 eV下电子被分子N2O、NO2及CO2散射总截面的计算
程正则
考虑到靶分子的不充分透明性和原子间电子云的重叠,提出了修正的可加性规则并用于计算分子N2O、NO2及CO2的散射的总截面.计算的能量范围为10~3000eV,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42 ) HTML (1 KB)  PDF  (0 KB)  ( 84 )
0 Co和Nb掺杂PZT铁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国强,王绍明,刘红日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LaNiO3/Si衬底上制备了PbCoy(Zrx,Ti1-x)O3(PCZT)与PbCoyNbx(ZrxTi1-x)O3PCNZT)铁电薄膜,实验发现钴掺杂PZT比例为12mol%时,PCZT薄膜具有优良的铁电性和介电性,但是漏电流较大.为了能够很好地弥补PCZT薄膜漏电流太大的缺点,在12mol%Co掺杂的PCZT薄膜中掺入不同比例的Nb(在1mol%~10mol%掺杂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Nb掺杂比例越大,PCNZT薄膜的漏电流越小,但同时Nb掺杂减小了PCZT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和介电常数.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68 ) HTML (1 KB)  PDF  (0 KB)  ( 85 )
0 特征筛选对脑-机接口信号单次提取精度的影响
官金安,王艳凤,陈亚光
脑-之机接口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通信载体信号的单次提取.在构建脑控拼写器的过程中,通过“模拟自然阅读”诱发模式产生的视觉诱发电位作为人脑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载体,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特征信号的单次识别.为提高识别精度,详细研究了信号时程、时段的选择对模式识别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信号时程越长分类精度越高,时程达到300ms时,分类精度就可达到最大值(且趋于饱和);信号时段的选择对分类精度亦有较大影响,最佳时段在靶刺激出现后约250~350ms作为起始处.这一结果为提高系统的整体速度与精度打下了基础.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273 ) HTML (1 KB)  PDF  (0 KB)  ( 87 )
0 美国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发展模式解析及对我国的借鉴
徐珺
对美国国家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的开发过程、内容构成和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在对其框架定义发展模式和执行策略推进模式这两大核心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美国国家智能运输系统的体系框架在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与具体实施的关联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并从以上几个方面出发,对我国在发展智能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的完善过程中应注意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62 ) HTML (1 KB)  PDF  (0 KB)  ( 94 )
0 N-{5-[1-(邻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2-基}-N''''-取代苯基脲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宋新建,龚贤胜,王胜,汪焱钢
通过2-氨基-5-[1-(邻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与酰基叠氮化物反应,合成了8个新的N-{5-[1-(邻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2-基}-N'-取代苯基脲,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36 ) HTML (1 KB)  PDF  (0 KB)  ( 87 )
0 N-{5-[1-(邻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2-基}-N'-取代苯基脲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宋新建 龚贤胜 王胜 汪焱钢
通过2-氨基-5-[1-(邻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与酰基叠氮化物反应,合成了8个新的N-{5-[1-(邻氯苯氧)乙基]-1,3,4-噻二唑-2-基)-N'-取代苯基脲,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结构.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试验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249 ) HTML (1 KB)  PDF  (0 KB)  ( 87 )
0 灯心草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李红霞,钟芳芳,陈玉,杨光忠
以薄层色谱自显影生物技术指导分离,研究灯心草的抗菌活性成分.采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法和重结晶技术,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两个化合物.化合物经^1HNMR,^13C NMR,ESIMS分别鉴定为2,7-二羟基-1,6-二甲基-芘(Ⅰ)和dehydroeffusol(Ⅱ).用滤纸扩散法测定dehydroeffusol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dehydroeffusol对所测试的4种革兰氏阳性菌和白色念珠菌显示一定的抗菌活性,对所测试的4种革兰氏阴性菌无明显抑制作用.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79 ) HTML (1 KB)  PDF  (0 KB)  ( 90 )
0 紫甘蓝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张玉敏,郭艳华,陈义锋
以食用紫甘蓝菜为原料,采用浸提法提取、分光光度法研究紫甘蓝色素.实验结果表明提取紫甘蓝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是:以蒸馏水为浸提剂,液固比为5:1(mL,g),酸度条件pH为2,浸提时间2h,浸提温度50℃,紫甘蓝色素的提取率达17.1%.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345 ) HTML (1 KB)  PDF  (0 KB)  ( 79 )
0 带状氧化钛纳米晶的制备
李园园,朱路平,李四年,李本林,贾志杰,唐一文
以工业制备氧化钛的中间产物(Ti(OH)4)为原料,在180~230℃的碱性条件(KOH溶液)下,采用压力热晶法成功制备出了带状TiO2纳米晶.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制得的TiO2为锐钛矿结构.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显示,TiO2纳米晶平均带宽为10~15nm,长度为几十到几百微米左右.研究表明,原料的预处理和反应温度直接影响纳米晶的生长.前驱物pH值为14,陈化时间为12h,生成的纳米晶较长,形貌一致;随着温度的升高,产物的晶化程度增加.最后,对带状TiO2的形成机制也进行了讨论.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84 ) HTML (1 KB)  PDF  (0 KB)  ( 83 )
0 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Dy-Co合金的电化学制备
徐秦英,王建朝,郭承育
在353 K的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Co(Ⅱ)一步不可逆还原为金属Co,测得α=0.29和D0=6.28×10-5cm2.s-1,Dy(Ⅲ)不能单独还原为金属Dy,但可以被Co(Ⅱ)诱导而共沉积.由恒电位电解法得到非晶态的Dy-Co合金,Dy的含量随阴极电位的负移,Dy(Ⅲ)/Co(Ⅱ)摩尔比增大及电解时间延长而增大.Dy的最大含量可达93.94%.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98 ) HTML (1 KB)  PDF  (0 KB)  ( 87 )
0 塑料印刷油墨用水性聚氨酯的合成
万婷,陈涛,白亦穷,朱传方
以聚酯、三甘醇、二羟甲基丙酸、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合成了阴离子脂肪族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研究了改变二异氰酸根与羟基的物质的量比、三甘醇的用量等对黏度、硬度、表观等综合性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异氰酸酯基和羟基的物质的量比n(异氰酸酯基):n(羟基)=1.8:1,n(二羟甲基丙酸):n(多元醇)=2:1,n(PBA):n(三甘醇)=2:3~1:1时所合成的脂肪族水性聚氨酯符合印刷油墨要求.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84 ) HTML (1 KB)  PDF  (0 KB)  ( 86 )
0 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微观混合的影响因素
肖杨,伍沅
介绍了撞击流的基本原理和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的结构,利用α-萘酚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之间的串联竞争偶合反应对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器中微观混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螺旋桨转速、减小流量体积比可以提高微观混合效果;反应物初始浓度与分隔指数的关系验证了一定转数下微观混合时间只能达到一定的数值.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235 ) HTML (1 KB)  PDF  (0 KB)  ( 85 )
0 钴(Ⅱ)与α-联呋喃甲醛二肟的络合吸附催化波的研究
王晓玲,曾艳,陆光汉
在pH 10.8的含NO-2的NH3/NH4Cl缓冲液中,使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测定了α-联呋喃甲醛二肟与钴(Ⅱ)在-1.18 V处形成的灵敏的络合吸附波,此方法用于测定维生素B12针剂中痕量钴的含量,结果满意.其一阶导数峰峰电流与Co2+浓度在4×10-10 g·mL-1~4×10-8 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10-10 g·mL-1.使用不同电化学方法对该极谱波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表明该极谱波是一具有催化作用的络合吸附波,电极过程不可逆.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227 ) HTML (1 KB)  PDF  (0 KB)  ( 88 )
0 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的体制矛盾及其协商解决
周海炜,钟尉,唐震
跨界水污染问题具有危害大,影响范围广,难治理,易反复,易诱发跨界水事纠纷等特点,是目前我国各区域政府有关机构一直头痛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跨界水污染发生的系统性和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机制的运行特征,深入剖析了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体制的内部矛盾,提出建立基于多层协商的跨界水污染综合治理对策.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54 ) HTML (1 KB)  PDF  (0 KB)  ( 104 )
0 鳞翅目昆虫细胞抗菌肽的诱导、筛选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彭蓉,杨忠,刘凯于,姚汉超,杨红,崔艳芳,洪华珠
选取3种离体培养的鳞翅目昆虫细胞系,采用热灭活的大肠杆菌诱导的方法,诱导其产生抗菌肽,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诱导动力学研究及Tricine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析.结果筛选到1株诱导抗菌活性较高的昆虫细胞系——粉纹夜蛾BTI-Tn-5B1细胞系,并发现该粉纹夜蛾5B1细胞在诱导后16h产生了1个分子量大约为8000的抗菌肽,抗菌活性检测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D31)、德氏卑沙门氏菌(Salmonella derby)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K12D31和德氏卑沙门氏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92 ) HTML (1 KB)  PDF  (0 KB)  ( 86 )
0 ATP对胞内钙信号的调控机制研究
谢丽,张铭
以大鼠胰腺β细胞和INS-1β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荧光测钙技术,研究了胞外ATP对胞内Ca^2+信号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实验表明:胞外ATP能够分别使大鼠胰腺β细胞和INS-1细胞内的游离Ca^2+浓度显著升高,但2种细胞的钙信号来源不同.在大鼠胰腺β细胞中,胞外ATP主要通过动员胞内钙库释放而引起胞浆内Ca^2+浓度显著增高;而在INS-1细胞内,胞外ATP主要通过引起胞外Ca^2+内流而引起胞浆内Ca^2+浓度增加.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326 ) HTML (1 KB)  PDF  (0 KB)  ( 86 )
0 GABA能抑制参与弱噪声对下丘频率调谐的前掩蔽
王欣,吴飞健,陈其才
在自由声场条件下,选用强度相当于纯音阈上5dB SPL、80ms的弱包络白噪声作为前掩蔽声,观察加入掩蔽声后神经元频率调谐的变化.对发生锐化的神经元导入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观察去GABA能抑制后前掩蔽效应的变化.结果显示:弱噪声前掩蔽使大部分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frequency tuning curve,FTC)锐化(P〈0.01),导入BIC后,弱噪声的抑制率下降.研究结果证实GABA能抑制参与了弱噪声所致的下丘神经元前掩蔽.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239 ) HTML (1 KB)  PDF  (0 KB)  ( 85 )
0 重组真菌细胞色素P450nor2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
陈舒丽,刘德立,郑永良,赵莉,张山,邹煜平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一种理想的真核蛋白表达系统.将真菌细胞色素P450nor2基因亚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AUR123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AUR-P450nor2并转化酿酒酵母AH22,经Aureobasidin A筛选和菌落PCR鉴定得到阳性克隆.SDS-PAGE分析证实:重组的真菌细胞色素P450nor2在酵母细胞中实现了高表达.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89 ) HTML (1 KB)  PDF  (0 KB)  ( 86 )
0 藻蓝蛋白裂合酶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对催化功能的影响
张玲,武栋,叶斌,周明,赵开弘
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使用PCR技术构建了藻蓝蛋白裂合酶CpcE/CpcF基因的缺失突变体:cpcE(42~276)、cpcE(1~274)、cpcE(1~272)、cpcF(1~160)、cpcF(10~213).突变体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ET 30a(+)后,利用体外重组实验对表达蛋白的酶活性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缺失区域在酶催化过程中的作用.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55 ) HTML (1 KB)  PDF  (0 KB)  ( 86 )
0 太湖梅梁湾不同沉积物对3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雷泽湘,谢贻发,刘正文
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研究了太湖重污染区梅梁湾2种不同沉积物(湖泥、岸泥)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Har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Linn.f.)Royle)、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 Miq.)3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在上覆水相同条件下,湖泥中培养的3种沉水植物均生长良好,生物量高,分枝较多,其中苦草最为显著,生长在湖泥中的苦草比岸泥中的植株高,且提前发育成熟至生殖生长阶段;在湖泥中,3种沉水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均较高,苦草在2种不同沉积物中的差别最大,叶色区别明显;在湖泥中,苦草、黑藻的根长及根系活力等指标均高于岸泥,但岸泥中的根较为粗壮,根数相对较多.试验结果表明:苦草、黑藻、马来眼子菜3种沉水植物能够适应梅梁湾湖泥的肥沃底质条件,生长发育正常,可以进行现场引种栽培试验.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255 ) HTML (1 KB)  PDF  (0 KB)  ( 92 )
0 中华卵索线虫生殖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态和主要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
李俊莉,王国秀,汪威,刘绪生,乔志仙,赵珊
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观察中华卵索线虫寄生期幼线虫、寄生后期幼线虫、成虫期(蜕皮后和交配后)成虫3个时期生殖系统发育的形态特征,并测定其主要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寄生期幼线虫体内滋养物体发育明显,而生殖系统发育不明显;寄生后期幼线虫进行最后一次蜕皮变为成虫、雌雄成虫交配并产卵,在这一过程中线虫的主要生理活动是将滋养物体中贮存的营养用于生殖系统及卵的发育,因此生殖系统发育明显,而滋养物体逐渐被消耗.生殖系统发育不同时期,雌雄虫糖以及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均显示出显著差异;含水量和含糖量在寄生后期略有下降后明显上升,而蛋白质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变化不明显.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407 ) HTML (1 KB)  PDF  (0 KB)  ( 84 )
0 湖北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戴宗兴,石道良,吴少斌,刘国跃,石教法,刘道锦,孙道,李儒生
2004年对湖北省阳新县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类和爬行类进行了系统调查,分别记录到两栖类27种、爬行类38种.对它们的物种组成、地理区系特点和保护等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90 ) HTML (1 KB)  PDF  (0 KB)  ( 81 )
0 汉江中下游新型工业化问题与对策
曾群,蔡述明,吴胜军,杜耘
汉江中下游地区工业发展水平是关系汉江流域乃至整个湖北省经济和政治稳定的重要问题之一.现在该地区的工业化水平还处于中期阶段,离工业化成熟阶段的要求相差甚远.认清该地区工业发展的态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工业发展目标,选择行之有效措施,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迅速提高汉江中下游综合实力,使汉江中下游走在中西部前列的必然选择,也是总体上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关键举措,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重大战略意义.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202 ) HTML (1 KB)  PDF  (0 KB)  ( 82 )
0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
王学雷,蔡述明
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由生态评价、社会经济评价和有效管理评价3部分组成.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值为71.71分,表明该保护区综合功能和管理能力较好,保护价值较高,能满足保护区持续发展的需要.评价结果还表明保护区在社会经济效益和有效管理方面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62 ) HTML (1 KB)  PDF  (0 KB)  ( 86 )
0 湖区PRED系统及其优化调控问题研究——以江汉湖区为例
张毅,邓宏兵
阐述了湖区PRED系统的内涵,从整体性和空间差异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调控性等方面揭示了湖区PRED系统的特征,分析了湖区PRED系统优化调控的目标,从功能协调、时间协调、空间协调三个方面剖析了湖区PRED系统优化调控的内容,从自生型因素、再生型因素、牵动型因素、控制型因素四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湖区PRED系统演化的因素,对湖区PRED系统优化调控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江汉湖区PRED系统优化调控的对策.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47 ) HTML (1 KB)  PDF  (0 KB)  ( 79 )
0 长江中游水旱灾害特点与水旱兼治对策——以"两湖"地区为例
梅惠,李长安,徐宏林
历史资料和现代记录均清楚地表明,长江中游旱灾的发生频次和灾情与洪灾基本相当,中下游地区既是水灾的高发区,又是旱灾高发区.旱灾和洪灾多以2a为周期交替出现,常常是水旱同年.旱灾不但分布范围广,且延续时间长,其灾害损失不容忽视.20世纪中后期,长江中游水旱灾害呈明显的加剧趋势,其原因主要与生态环境变差,蓄洪空间减少和水利工程长期存在的重防洪、轻防旱等有关.建议:(1)转变传统的“防洪抗旱”观念为“防洪防旱”;(2)以20世纪60年代初期为参照,建立防洪防旱并举的河、渠、湖、塘网络系统;(3)扩大湖泊蓄水能力;(4)建立农田深沟深塘排蓄水系统.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96 ) HTML (1 KB)  PDF  (0 KB)  ( 88 )
0 坡地生态系统退化与生态恢复对策——以鄂南丘陵山区为例
程东来,钟学斌,喻光明,何国松
对鄂南丘陵山区坡地生态稳定性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不同类型坡地退化的特征、过程及主要影响因子;在提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并确定不同类型区土地利用整治方向的前提下,介绍了几种坡地退化防治的农业生态技术及其在本区实施和推广的重要意义.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219 ) HTML (1 KB)  PDF  (0 KB)  ( 94 )
0 黄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安全评价
张婷婷,吴胜军,杜耘,魏显虎
湖北省黄石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多年粗放开采,致使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从系统论思想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建立起黄石市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的代表性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指标权重,利用1996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对该市进行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黄石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2004年较1996年稍有改善.主要影响因素是区域土地利用/覆被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161 ) HTML (1 KB)  PDF  (0 KB)  ( 84 )
0 广州市旧城改造模式研究——以越秀区为例
CAO Kan-hong,曹堪宏,刘会平,黄洁峰,刘江龙,梁红梅
旧城改造是城建工作的难点,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广州越秀区正极力推动旧城改造,从最初简修解危式,到房地产开发商参与式,再到现在普遍采用的政府主导拆危建绿式,广州市危房改造模式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目前广州市越秀区正积极探索建立“以人为本,政群互动”综合改造旧城的新模式.
2006 Vol. 0 (2): 0-0 [摘要] ( 487 ) HTML (1 KB)  PDF  (0 KB)  ( 89 )
  编辑部公告
22 我刊参加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2 关于我刊近期发现假冒网站的声明
22 我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22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办公情况说明及COVID-19专题征稿启事
22 本刊荣获2019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下载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版权授权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诚信声明
地图管理规定
作者个人信息修改操作说明
科技期刊中外文正斜体和上下角标问题
  友情链接
22 华中师范大学
22 OSID
22 知网首发
22 中国编辑学会
22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22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2 中国期刊协会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田家炳楼7楼华师学报编辑部 邮编:430079 电话(传真):027-6786812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