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号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2年 56卷 1期
刊出日期:2022-02-26

 
1 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形势、动能与任务
戴 斌,李鹏鹏,马晓芬
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以来,国民经济已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业同样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既要抓住市场下沉和消费升级的发展机遇,也要应对动能转化、模式创新和国际竞争的诸多挑战.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文化引领、科技赋能,建设大众旅游为导向、智慧旅游为支撑的现代旅游业体系,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是“十四五”期间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
2022 Vol. 56 (1): 1-8 [摘要] ( 171 ) HTML (1 KB)  PDF (1186 KB)  ( 244 )
9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与推进方向
胡 静,贾垚焱,谢鸿璟,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回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宏观号召的使命所在,也是解决旅游业面临现实问题矛盾、促进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以分析旅游业多重属性为切入点,探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核心要义与推进方向.提出旅游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旅游业产业事业属性兼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协同发展,是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其核心要义是“供给的有效性”和“发展的公平性”.供给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多元主体培育,多种业态融合,有效引导需求等;发展的公平性主要体现在机会公平,利益均衡,过程公正等.同时,以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从创新赋能、文化赋魂、开放赋力、绿色生态、协调高效等方面阐释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方向.以期为深化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路径提供参考,为后续围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构建与水平测度等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2022 Vol. 56 (1): 9-15 [摘要] ( 186 ) HTML (1 KB)  PDF (872 KB)  ( 87 )
16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机理探析——以旅游性价比为中心
马 波,高丽鑫,寇 敏,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旅游经济质量的提升为基础,其微观机理亟需探索.基于旅游供需两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借鉴奥地利学派的价格形成理论,从旅游者利益最大化视角出发,建构了旅游性价比分析的拓展框架和四种典型类型,并利用收入弹性、价格弹性、交叉弹性等工具,对旅游性价比展开动态分析.结合2013—2019年国民收入按五等份分组的平均可支配收入等统计资料,把国民旅游市场分为价格导向型、偏价格导向型、中间型、偏品质导向型和品质导向型五类,并判断这五类市场的规模占比接近正态分布,由此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将表现为产品品质竞争和价格竞争的并存并重.依据帕累托最优原则,进一步分析了提高游客让渡价值的途径,指出发展数字旅游、防止市场垄断和增强公共服务,是充分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旅游性价比提升的主要手段.
2022 Vol. 56 (1): 16-24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1181 KB)  ( 228 )
25 旅游孤岛效应形成原因及其治理路径
田 里,刘 亮
景区与社区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高度关注的领域,也是旅游目的地实现优质发展难以回避的焦点问题.研究以反映景区与社区隔离关系的旅游孤岛效应作为切入视角,解释封闭型景区与周边社区矛盾冲突的诱发原因,并构建缓和矛盾冲突的治理路径.主要结论如下:1) 旅游孤岛效应关于空间与权利理论在分析封闭型景区与周边社区矛盾冲突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2) 旅游资源资本化演进过程发挥作用的极化、虹吸、封闭三种空间作用力量,使封闭型景区与周边社区关系呈现出对抗程度递增的协调型冲突、竞争型冲突、对抗型冲突三种状态;3) 根据对三种类型矛盾冲突的诱因分析提出相对应的治理路径,形成缩小发展差异、降低封闭阻滞、弱化矛盾对立的三大治理思路.基于旅游孤岛效应视角分析景区与社区之间的矛盾冲突,既拓展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领域,也有助于促进目的地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2022 Vol. 56 (1): 25-34 [摘要] ( 510 ) HTML (1 KB)  PDF (1397 KB)  ( 90 )
35 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逻辑框架与战略重点
厉新建,宋昌耀,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要方向.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全面小康、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加强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文旅供给、高质量的文旅消费、高质量的价值输出和高质量的融合环境.文章进一步提出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观、市场观、产品观、空间观和创新观.最后,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文化公园战略、解说提升战略、入境旅游战略、未来遗产战略、机制创新战略.
2022 Vol. 56 (1): 35-42 [摘要] ( 212 ) HTML (1 KB)  PDF (1033 KB)  ( 189 )
43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分析框架
张朝枝,杨继荣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基于国情提出的社会经济发展新方向,但在旅游领域究竟如何理解高质量发展并未形成共识.该文在梳理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高质量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分析框架和治理途径.结论认为:旅游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必须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核心理念,以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协调发展为底线,进行地方、区域、国家和全球四个空间尺度的二维分析,旅游高质量发展要以人为中心进行多尺度综合治理.
2022 Vol. 56 (1): 43-50 [摘要] ( 285 ) HTML (1 KB)  PDF (1011 KB)  ( 103 )
51 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李丽霞,何 彪,童 昀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的期刊文献,以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文献数据进行了核心作者与合作机构图谱分析、关键词共现、频次及中心度、关键词聚类及可视化图谱展现等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的发文量主要集中于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之后,在发文期刊、作者和机构等方面呈现集中与零散并存的状态,其中核心作者和机构表现较为零散,学科领域则呈现出显著的学科交叉性.2) 近几年国内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全域旅游、体育旅游和区域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文化与旅游高质量发展,以及旅游高质量发展理论和路径对策的探索等方面,涉及多地域、多学科领域的研究.3) 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系统理论构建、疫情后的应对、高质量的评价、区域实践及比较等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2022 Vol. 56 (1): 51-61 [摘要] ( 299 ) HTML (1 KB)  PDF (2922 KB)  ( 286 )
62 乡村旅游业态:内涵、类型与机理
陆 林,李天宇,任以胜,符琳蓉
“业态”概念为理解、阐述和研究乡村旅游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学理基础,是进行乡村旅游研究的重要切入口.该文通过阐述业态内涵,将业态引入到乡村旅游研究,分析乡村旅游业态的概念内涵、主要类型及其演化机理.研究认为:1) 乡村旅游业态是指企业为适应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变化进行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乡村旅游经营形态,具有要素性、市场性、演进性、复合性等特征.2) 乡村旅游业态主要包括农家乐、乡村民宿、乡村精品酒店和露营地、风景道、传统村镇、田园综合体、旅游小镇等多种业态类型.不同业态类型反映了乡村旅游发展的要素构成、要素组合方式、要素组合主体、空间形态以及业态特征.3) 乡村旅游业态演化是发展要素、市场需求、旅游企业、政府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分别构成了乡村旅游业态演化的基础性、决定性、主体性和主导性等力量.
2022 Vol. 56 (1): 62-72 [摘要] ( 420 ) HTML (1 KB)  PDF (1436 KB)  ( 206 )
73 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思考及实践路径
舒伯阳,蒋月华,刘 娟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对于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研究在分析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基础上,以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凝练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底、智慧转型、文化赋能和产业优化”思想内核,识别了绿色生态冲突、产品创新不足、服务体系滞后、内生动力不足等关键性障碍,针对性地提出了以绿色和生态优先为发展主调、以文化与品牌IP为产品的主打、以游客体验感为消费驱动内核、以人才与运营管理为关键保障的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研究拓展了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构建,实践路径可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提供决策参考.
2022 Vol. 56 (1): 73-82 [摘要] ( 277 ) HTML (1 KB)  PDF (2419 KB)  ( 159 )
83 高星级酒店电子商务第三方托管实施绩效的评价体系研究
周玲强,沈海莉,冯一鸣,王庭福,叶楚良,孙宏嘉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高星级酒店行业与电子商务实现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科学地评价高星级酒店电子商务第三方托管实施绩效对推动旅游与酒店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文献梳理、专家访谈和问卷调研等方法,构建了高星级酒店电子商务第三方托管实施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分为整体提升、核心过程、服务能力和风险克服四个方面,涵盖29个具体指标.在此基础上,借助IPA方法,对体系中各个指标的重要性程度与第三方托管服务商的实际表现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在整体上不相匹配.基于上述分析,该文为高星级酒店电子商务第三方托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2022 Vol. 56 (1): 83-90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945 KB)  ( 78 )
91 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系统构建及水平测度研究
明庆忠,郑伯铭,
在世界山地旅游日益形成热潮和我国多山的国情下,山地景区数量渐多且为人们所钟爱,促进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紧迫仼务之一.文章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了由吸引力、推动力、支持力、中介力“四力”和资源禀赋、自然生态环境、业态与产品等25个驱动因子组成的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驱动系统,对“四力”子系统、整体驱动系统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应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玉龙雪山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系统现状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玉龙雪山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系统现状水平综合得分为7.030 8分,属于较高质量水平,但仍有大部分驱动力子系统、驱动因子未达到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基于如何促进山地景区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讨论,文章重点从吸引力、推动力、支持力以及中介力层面提出了提升建议.
2022 Vol. 56 (1): 91-104 [摘要] ( 157 ) HTML (1 KB)  PDF (1835 KB)  ( 93 )
105 非遗主体视角下传统技艺类文化遗产地方性话语环境建构研究
李亚娟,欧阳辰星,王成琪,张希月
传统技艺类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不同的主体表述并利用.该文以“传统技艺类非遗铜乐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量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河南省许昌市欧营村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受访者的访谈文本编码分析,构建地方性传统技艺类非遗话语环境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样本特征的非遗主体对非遗文化感知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1) 话语环境的构建过程中不同样本特征的居民,如性别、职业、学历和收入等,对非遗文化的感知与态度差异性较大;2) 话语环境的“支撑条件”有利于筑牢遗产归属,为主体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支持,包括居民自身对非遗的认知、保护与传承工作态度和地方认同.3) 话语环境的“结果”主要从非遗文化技艺流失原因、发展影响等探讨发展前景,结合支撑条件发现阻碍因素集中于年轻群体意愿、保护意识、技术操作、商业化与创新以及非遗产品或文化宣传等方面.至此提出通过发展旅游促进劳动力回流、学习平台建立身份认同并解决技术问题、品牌文化推出创新和现代营销媒体多渠道开展宣传等有效的建构路径.
2022 Vol. 56 (1): 105-115 [摘要] ( 176 ) HTML (1 KB)  PDF (1338 KB)  ( 201 )
116 游客满意度对目的地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5A级景区为例
杨 帆,冯 娟,谢双玉,龚 箭,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行业竞争步伐的加快,景区同质化发展日益严重,不少5A景区存在游客重游率低的问题.基于此,该文以武汉市5A景区为例,选取2019年湖北省游客满意度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来源,运用SPSS软件进行频数、方差、因子、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等,探究游客满意度对目的地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得出结论如下:1) 游客对武汉5A景区满意度评价指标可划分为娱乐活动、购物体验、就餐体验等8个维度,游客满意度最高为旅游资源,满意度最低为景区价格,各维度总体上看均为正向评价;2) 在景区满意度多维度评价体系中,除了总体满意度外,娱乐活动、旅游资源、景区价格、景区配套设施等4个维度的评价与游客重游意愿显著相关,且相关程度依次降低;3) 游客总体满意度、旅游资源、景区配套设施、景区价格等满意度评价对重游意愿有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依次减小,娱乐活动满意度对重游意愿有负向影响;4) 虽然游客对于景区各维度满意度大多较高,但其总体满意度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最后,论文还结合当前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游客的需求变化,对疫后武汉市5A级景区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2022 Vol. 56 (1): 116-126 [摘要] ( 381 ) HTML (1 KB)  PDF (1135 KB)  ( 314 )
127 基于SWOT-AHP模型的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皮鹏程,曾 敏,黄长生,师环环,侯清芹,彭红霞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追寻健康为目的,融合林业、健康服务业和旅游业的新型产业.随着旅游业向支柱性产业加速迈进,森林康养逐步成为推进恩施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产业,其可持续发展研究对于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SWOT-AHP模型分析了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1) 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机遇>劣势>威胁.气候环境优越是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体系匮乏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劣势;康养市场需求的增加是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机遇;而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招商融资困难.2) 通过四象限坐标法分析,确定战略坐标P(x, y)=P(0.367, 0.301),战略强度系数ρ=0.9495,得出恩施州森林康养旅游应积极地采取竞争型发展战略,以期为恩施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推进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022 Vol. 56 (1): 127-139 [摘要] ( 263 ) HTML (1 KB)  PDF (1760 KB)  ( 123 )
140 基于需求跨时流转的景区门票折扣优化模型
张小浩,鄢慧丽,熊 浩
当景区存在明显的淡旺季门票销售差异时,一般会选择在淡季通过门票折扣进行促销.但是,如果淡季门票折扣促销对景区旺季需求产生影响时,就需要进行整体收益管理,而不是单独的淡季收益管理.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进行整体收益管理:基于游客价格敏感程度差异化及其构成比例,结合潜在游客需求从旺季向淡季流转的特性,进行折扣优化模型构建,给出了迭代求解方法,并进行了实例演算.实例结果计算显示:1) 考虑流转时,淡季的折扣会更大,并且流转系数越高折扣就会越多;2) 敏感型顾客占比越高折扣会越多.从实证结果看,折扣优化决策模型符合景区淡旺季门票折扣决策的实践,可以为具有明显淡旺季的景区门票定价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2022 Vol. 56 (1): 140-145 [摘要] ( 169 ) HTML (1 KB)  PDF (696 KB)  ( 77 )
146 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谢朝武,樊玲玲,吴贵华
旅游效率是衡量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识别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的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SBM-DEA模型,对2007—2018年黄河流域98个地级市城市旅游效率进行测度,运用修正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的空间关联强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揭示其空间网络特征与演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黄河流域城市旅游效率空间网络整体发展态势向好,但发展速度缓慢;空间网络中核心城市多位于中下游,上游城市基本处于“孤岛”状态.2) 空间网络集聚模式表现为“局部聚集,全局松散”形态,网络核心区扩散效应不稳定且范围有限,尚未形成稳定的空间网络结构.3) 地理空间邻近、旅游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及地区产业结构等因素对空间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提出,应从国家和地方等多个层次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的协调发展,形成由中心城市—城市圈—城市群—区域城市网络的分层网络发展路径,并促进旅游发展要素的一体化建设与升级.
2022 Vol. 56 (1): 146-157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2092 KB)  ( 68 )
158 武汉军运文化遗产价值评价
谢双玉,郑玮博,程绍文,阴姣姣,
武汉军运文化遗产价值评价对于促进军运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梳理武汉军运文化遗产类型及代表性单体的基础上,构建了武汉军运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专家打分法、均方差法、加权求和法对武汉军运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1) 江滩景观、武汉体育中心、夜间灯光景观、园林绿化景观、城市主干道等12个代表性单体为特品级文化遗产,不仅是武汉军运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重点对象,而且是同类赛事举办时应重点建设的内容;2) 几乎所有武汉军运文化遗产都具有很高的形象提升和社会价值,而纪念文化遗产各方面的价值都只是一般或较高;3) 武汉军运文化遗产的社会形象提升、政治和文化教育价值很高,而其他价值都只是较高,技术价值最低.在军运文化遗产后续保护、开发和利用时,应分层开发与利用不同级别的军运文化遗产,分类开发与利用不同类型的军运文化遗产,加快武汉军运文化遗产博物馆建设.
2022 Vol. 56 (1): 158-167 [摘要] ( 170 ) HTML (1 KB)  PDF (1264 KB)  ( 73 )
168 乡村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基于四个县域的多案例研究
李志飞,朱永乐,喻 珍,曹珍珠
开展乡村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研究,在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振兴、农村精准扶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运用遥感影像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PRA(参与型农村调查与评估)半结构访谈工具等方法,深入分析五峰县、英山县、监利市和微山县等案例地乡村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案例地的乡村旅游发展和土地利用情况在十年间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五峰、英山、监利和微山四县中土地利用的强度、功能、布局均发展迅猛,土地利用效益也因此得到了提高.总体来看,乡村旅游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土地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土地利用质量.表明了乡村旅游能够正面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乡村旅游和土地利用相关理论提供新的参考,为乡村旅游发展与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和旅游用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2022 Vol. 56 (1): 168-179 [摘要] ( 200 ) HTML (1 KB)  PDF (3746 KB)  ( 80 )
180 湖北省传统村落的时空演化及类型特征
胡 娟,王 刚,刘 琴,伍昌友,吴梓萌
以湖北省的20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时间断面法和历史文献,分析湖北省传统村落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完整展现其空间关系和区域演化过程,发现:湖北省传统村落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隋唐五代以前的萌芽期、宋元辽金的发展期和明清繁盛期的三个阶段;空间格局呈集聚、均衡性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以鄂西南为高值聚集区、鄂东北为中值聚集区、鄂东南为低值聚集区,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与湖北地貌类型具有密切关系;流域格局上,湖北省传统村落沿河流分布特征明显,主要分布在距河流15 km范围内;高程格局上,湖北省传统村落主要集聚在山地,并大致经过了“山地—丘陵/平原—山地”发展的时序性;类型特征呈现农耕型偏鄂西南分布,商贸型呈沿边型分布,军事型偏鄂东北分布和工艺型偏鄂东南分布的基本特征.
2022 Vol. 56 (1): 180-188 [摘要] ( 156 ) HTML (1 KB)  PDF (3833 KB)  ( 197 )
189 旅游业驱动下的林区乡村地域景观演化与重构
张春燕,资明贵,罗 静,陈天宇,
城市化快速发展产生的现代化驱动力与旅游业发展表征的流动性力量对林区乡村地域景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天柱山核心景区为案例地,重点研究受旅游业发展影响较大的三个村落,通过借鉴国内外地域景观的概念及分类理论框架,构建多维度乡村地域景观分类指标体系,运用ArcGIS空间分析、质性研究等方法,剖析旅游业驱动下的林区乡村地域景观的演化特征,结论如下:1) 天柱山核心景区土地利用类型产生较大变化,2000—2020年间,建设用地由零星点状集聚成片,且片状面积逐年递增.2) 人工景观变迁以乡土建筑与聚落形态为主,呈现由分散向集聚变迁的态势,居民点多沿交通廊道呈带状分布,建筑风格承袭传统皖南流派.3) 乡土文化、节庆活动、语言政策等非物质景观顺应文旅融合时代要求,经历了从破碎化、边缘化向旅游场域中心迈进的过程,居民身份认同与地方认同也因此得以提升.林区乡村地域景观是“三生”空间、农耕文明与村落文脉的承载,在林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此,研究提出保护乡土文化,传承地方特色;加强产业合作,彰显人文魅力;顺应时代要求,创新发展路径的林区乡村地域景观重构策略,以期为林区乡村旅游业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22 Vol. 56 (1): 189-200 [摘要] ( 187 ) HTML (1 KB)  PDF (29297 KB)  ( 49 )
201 大别山区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
尹建军,曹雪静,杨雯惠,熊 鹰,李星明,张 祥
以大别山区24个县(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2014年、2017年3个年份旅游经济指标数据,基于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网络密度、中心度、核心—边缘、凝聚子群等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特征,运用QAP分析法,探讨旅游经济空间特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大别山区旅游经济网络发育程度低,区域旅游经济联系不紧密,旅游经济网络化发展有待加强;2) 2011—2017年间大别山区核心区数量减少,存在明显核心-边缘结构,核心区对边缘区带动作用强;3) 麻城市中心度高,旅游经济发展好,领导控制作用强,但易导致过度依赖,使大别山区旅游经济网络呈现脆弱性特征;4) 大别山区凝聚子群划分行政壁垒严重,同一子群联系紧密,不同子群联系薄弱,旅游经济一体化程度低;5) 区位交通条件和旅游发展能力对大别山区旅游经济发展影响显著,区域经济水平影响较小.
2022 Vol. 56 (1): 201-210 [摘要] ( 175 ) HTML (1 KB)  PDF (1674 KB)  ( 58 )
211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刘宇杰,周 勇,刘小东,肖 梁,黄 赫,温权州
乡村旅游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面,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新契机,该文通过分析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特点.该文以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中的314个村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探讨全国“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法等方法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显著,总体结构呈“南北均衡和中部凹陷”的空间分布特征,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为辅.2)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在特定区域空间上呈数量规模集聚,空间密度呈“双核中心,次级中心零星分布”态势,冷热分区与集聚核心中心高度吻合.3)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点集系统空间分形结构特征明显,空间分布无显著的标度区,分形结构较为简单.4) 影响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的核心要素主要是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社会经济以及区域基础设施条件等.研究结果印证了314个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乡村旅游培育重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022 Vol. 56 (1): 211-220 [摘要] ( 216 ) HTML (1 KB)  PDF (3008 KB)  ( 130 )
  编辑部公告
22 我刊参加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2 关于我刊近期发现假冒网站的声明
22 我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22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办公情况说明及COVID-19专题征稿启事
22 本刊荣获2019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下载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版权授权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诚信声明
地图管理规定
作者个人信息修改操作说明
科技期刊中外文正斜体和上下角标问题
  友情链接
22 华中师范大学
22 OSID
22 知网首发
22 中国编辑学会
22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22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2 中国期刊协会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田家炳楼7楼华师学报编辑部 邮编:430079 电话(传真):027-6786812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