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编辑队伍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微信公众号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3年 57卷 1期
刊出日期:2023-02-27

 
1 新发展格局下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内涵及指标体系研究
徐德义,王 迪,李军辉,毛 羽,朱永光
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的潜在风险严重威胁了我国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该文从全生命周期出发,厘清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内涵,指出其已从矿产资源供给的单链研究,向多链交叉、异链融合和全链延长的战略延伸.在此基础上,建立“采掘—加工—消费—回收”的全链思维,并将其作为研究边界,融合传统的安全评价思路,综合考虑初级矿物供给安全、基础工艺技术产权安全、地缘政治格局安全和环境、人权问题带来的贸易安全等维度,从资源供给安全、贸易流通安全、生产技术安全、回收及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准确识别现阶段我国存在的“断链”、“短链”和“弱链”风险点,提高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以应对地缘政治、突发事件和贸易竞争等引发的重大安全问题奠定基础.这一研究对于提升新发展格局下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23 Vol. 57 (1): 1-12 [摘要] ( 364 ) HTML (1 KB)  PDF (1815 KB)  ( 667 )
13 技术进步对关键矿产供应影响的实证研究——以镍为例
孙 涵,孟正豪,成金华,
技术进步是影响关键矿产可持续供应的重要因素,但许多学者忽略了不同类别技术进步的作用与技术进步的扩散效应.该文以战略性关键矿产——镍为研究对象,结合ARIMAX模型,研究了三种技术进步与经济、地质、需求等因素对于关键矿产供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 三种技术进步专利均会对关键矿产供应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成本降低型专利的影响最大,效率提升型专利影响次之,安全提高型专利影响最小.2) 技术进步、价格与经济发展对矿产供应的影响均有扩散效应,储量与需求对矿产供应的影响没有扩散效应.3) 往年的矿石产量也是影响矿产供应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上述实证结果,该文对中国未来矿产资源产业与矿产开发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023 Vol. 57 (1): 13-23 [摘要] ( 234 ) HTML (1 KB)  PDF (1090 KB)  ( 268 )
24 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关键矿产资源安全治理的国家逻辑
吴巧生,周 娜,成金华
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关键矿产资源需求激增,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资源安全治理的焦点.直面全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剧烈调整与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基于国际国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的判断,中国提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文章在梳理已有矿产资源安全评价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国家资源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出发,以锂资源为例剖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关键矿产资源安全表征,并从治理主体、治理目标、治理方式三个维度解构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下关键矿产资源安全的治理逻辑.
2023 Vol. 57 (1): 24-35 [摘要] ( 120 ) HTML (1 KB)  PDF (1942 KB)  ( 190 )
36 要素禀赋、制度距离与中国对外矿业投资区位选择
洪水峰,邓雅婷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对外矿业投资的难度和成本日益增加.因此,聚焦于矿业领域的海外投资并购,从要素禀赋和制度距离视角,分析中国对外矿业投资的区位选择意义重大.该文基于2005—2020年中国对50个国家的对外矿业投资数据,采用泊松伪极大似然(PPML)估计方法,探究了要素禀赋与制度距离对于中国对外矿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自然资源禀赋、劳动力禀赋和制度距离对于对外矿业投资均存在显著正向效应;制度距离对于对外矿业投资的影响呈非对称性特征,企业进行区位选择时更偏好制度环境好的国家;2014年后,东道国总体资源禀赋对于对外矿业投资的影响减弱,而劳动力禀赋的影响增强;话语权与问责制、法治水平、腐败控制与自然资源禀赋之间存在互补效应,而监管质量和法治水平与劳动力禀赋存在替代效应.
2023 Vol. 57 (1): 36-45 [摘要] ( 212 ) HTML (1 KB)  PDF (1164 KB)  ( 88 )
46 1900-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然灾害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陈晓玲,吴金汝,陆建忠
研究自然灾害分布特征对自然灾害防御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收集并整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00—2018年的自然灾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整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灾害类型,然后分别从灾害发生频次、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等方面揭示了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各类灾害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 1) 洪水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其次是干旱、地震、风暴和流行病.2) 从时间分布来看,20世纪初期是自然灾害的多发期,灾害发生频次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特征,灾害死亡人数大幅波动减少,经济损失呈现不同幅度增长.3) 从空间分布来看,南亚区和东南亚区灾害发生最为频繁,主要灾害构成为洪水和风暴;中国灾害经济损失数值最大、死亡人数最多,主要致死灾种包括流行病、干旱和洪水;灾害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国家是塔吉克斯坦,其绝对经济损失较低,但占国民生产总值比值最大.4) 年代际灾害发生频次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异,因灾死亡人口分布较为集中,近年来受灾严重区域有向北转移趋势.
2023 Vol. 57 (1): 46-58 [摘要] ( 164 ) HTML (1 KB)  PDF (10856 KB)  ( 70 )
59 风险分析与损失评估相结合的北方城市洪涝灾害研究——以郑州市2021年7月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为例
刘 海,刘 凤,郑 粮,陈晓玲
城市洪涝灾害常造成灾难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开展城市洪涝灾害研究对于洪涝灾害防治至关重要.已有研究多从洪涝灾害风险或损失的单方面展开研究,且国内的研究区域多集中在降雨较多的南方城市,近年来北方城市极端暴雨事件频发,而相关研究却较少.该文从洪涝灾害全链路的角度开展研究,构建了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分析方法及损失评估模型,并以北方城市郑州2021年7月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为例,定性分析洪涝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定量评估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此次洪涝灾害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洪涝灾害风险分析方法与损失评估模型能准确预测分析灾害的发生区域并评估其损失;洪涝灾害的高风险区与高经济损失区域一致.
2023 Vol. 57 (1): 59-68 [摘要] ( 195 ) HTML (1 KB)  PDF (10708 KB)  ( 86 )
69 中国近海多传感器合并叶绿素数据集检验与分析
童如清,宋庆君,夏光平,胡 光,田礼乔
针对欧洲航天局(ESA)发布的OC-CCI和GlobColour叶绿素a数据集在中国近海的验证空白,该研究利用中国近海六个航次的现场观测资料,对1998—2020年OC-CCI以及GlobColour叶绿素a产品(包括基于加权平均的AVW产品和基于半分析模型的GSM产品)分海区进行精度检验和长期一致性分析.验证结果表明,OC-CCI数据集的叶绿素a浓度与实测值之间相关系数最高且误差最小,r达0.918,RMSE 约为 0.497 μg·L-1;在长期一致性方面,OC-CCI与GlobColour AVW叶绿素a产品长期一致性高于其与GSM叶绿素a产品的一致性,且均在叶绿素a浓度较低的南海一致性较高,在渤海和黄东海,OC-CCI与GC AVW和GC GSM叶绿素a产品一致性的年际变化趋势相似,而月度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
2023 Vol. 57 (1): 69-76 [摘要] ( 176 ) HTML (1 KB)  PDF (3669 KB)  ( 114 )
77 基于CMIP6集合优化数据集的全球陆地极端气候变化预估
张飘尹,陆建忠,陈晓玲
预估极端气候事件趋势能够降低其引起的灾害风险.该文基于CMIP6集合优化数据集EPTGODD-WHU,选取5个极端气候指数,即最高气温极大值(TXx)、最高气温极小值(TXn)、最低气温极大值(TNx)、最低气温极小值(TNn)和最大月降水量(PXx),并结合GIS分析手段,对2021—2100年SSP1-2.6、SSP2-4.5和SSP5-8.5情景下的全球陆地极端气温及降水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 相较于CMIP单一模式,EPTGODD-WHU数据集模拟性能显著提升,气温及降水的空间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和0.81.2) SSP5-8.5情景下,年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均上升明显,且这种上升趋势年内波动不大,地球陆地极寒地区将面临升温的风险,而赤道等极热地区将处于年内长时间酷热状态.3) 六大洲在SSP5-8.5情景下的极端降水整体上升趋势最剧烈,但北美洲密西西比平原和滨海平原的地区在SSP5-8.5情景下在未来面临较高的旱灾风险.4) 中国西南部地区的极端降水在三个情景下均呈稳定的增幅,且增幅高达60%,预示面临较高的洪灾风险.
2023 Vol. 57 (1): 77-88 [摘要] ( 180 ) HTML (1 KB)  PDF (8828 KB)  ( 76 )
89 基于遥感监测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成效评估——以湖北省“十一五”以来SO2与NOx减排为例
陈 芳,李婷慧,董佳丹,陈晓玲
我国从“十一五”开始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然而,由于大气污染源复杂多样,尤其对分散污染源监测上存在盲区;相关的统计数据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切实的减排成效.卫星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大范围全覆盖的监测手段,能反映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趋势,从而客观反映减排成效.因此,研究通过对OMI卫星遥感长时序大气污染监测产品的时空趋势分析,解析了湖北省内“十一五”以来SO2与NOx减排成效,结果显示湖北省内大部分地区SO2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 NO2浓度则无显著变化趋势,宜昌、荆门等地区表现为显著增加,亟需重点关注.
2023 Vol. 57 (1): 89-95 [摘要] ( 226 ) HTML (1 KB)  PDF (3349 KB)  ( 328 )
96 基于PCA的盐地碱蓬植被信息提取新指数研究
李 微,王文硕,刘旭龙,周瑞琴,孙 涛,张明亮
盐地碱蓬是海岸带一种重要的先锋植被,其时空分布信息是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湿地修复工程的基础数据.为准确地获取碱蓬群落时空分布信息,构建一种盐地碱蓬提取指数十分必要.该文以辽东湾北部海岸带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 OLI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PCA,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构建盐地碱蓬指数(suaeda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index, SPCAI),并将其应用到多源遥感数据(Landsat5 TM、Landsat7 ETM+、Landsat8 OLI和Sentinel-2 MSI)中,最后利用SPCAI获取近21年辽东湾北部海岸带湿地碱蓬群落的时空分布信息.结果表明:1) 经主成分分析的Landsat数据的第4波段(PCA4)对盐地碱蓬的响应最为明显,且Landsat8 OLI数据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明显优于TM和ETM+数据;2) 基于Landsat8 OLI的PCA4波段构建SPCAI,SPCAI对碱蓬的响应明显优于NDVI、SAVI、MSAVI,并且SPCAI在四种传感器数据中的提取精度均较高,可以有效地将潮间带地区的碱蓬提取出来,特别是在碱蓬光谱相似的潮滩区域,说明SPCAI面对多源遥感数据具有好的适用性;3) 辽东湾北部海岸带湿地碱蓬群落呈退化趋势,群落分布主要经历了三次由大斑块聚集过渡为小斑块分散分布的阶段(2000年至2002年、2002年至2011年、2011年至2020年).
2023 Vol. 57 (1): 96-104 [摘要] ( 133 ) HTML (1 KB)  PDF (10468 KB)  ( 67 )
105 中国与北极国家贸易格局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黄庆波,黄 芳,李 焱,李振福
随着北极地区的潜在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利用对中国与北极国家贸易格局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在分析中国与北极国家贸易格局时空演变的基础上,运用扩展贸易引力模型探究贸易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 从时间演变特征上看,中国与北极国家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差额整体呈顺差状态;中国对北极国家出口商品类别以杂项制品和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为主,进口商品类别以杂项制品和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为主;中国对北极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大于北极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2) 从空间演变特征上看,中国与北极国家的贸易空间格局趋于分散,国别分布以美国为主,其次是俄罗斯和加拿大.3) 从影响因素上看,中国与北极国家的贸易格局受中国和北极国家GDP、地理距离、贸易依存度、经济制度相似性以及文化距离因素的共同影响.
2023 Vol. 57 (1): 105-116 [摘要] ( 216 ) HTML (1 KB)  PDF (1452 KB)  ( 202 )
117 基于GTAP模型的北极航线经贸圈国家间经贸效应研究
崔 健,李诗悦,齐芯莉
北极海冰的持续融化使得北极航线通航环境不断改善,这将对全球海上贸易模式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北极航线经济贸易圈内的国家影响更甚.为探究北极航线的使用对其经济贸易圈内国家的宏观经济影响,该研究运用了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定量评估了北极航线的潜在经济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1) 北极航线带来交通距离的缩短将对多数国家的实际GDP具有积极影响;2) 北极航线的使用将不仅可以改善北极航线经济圈内的各国居民福利和贸易条件,也将显著地提升世界其他国家的居民福利和贸易条件;3) 北极航线将为其经济贸易圈内国家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效应;4) 北极航线经济贸易圈内国家间的到岸价格有着较为明显的下降,其中自然资源、谷物与作物的到岸价格下降最为显著;5) 北极航线的使用将为其经济贸易圈内的国家带来贸易转移效应,增进圈内国家间的经贸联系.
2023 Vol. 57 (1): 117-128 [摘要] ( 199 ) HTML (1 KB)  PDF (3117 KB)  ( 314 )
129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北极地区碳减排效应及其政策作用分析
王春娟,刘大海,陶 然,王玺茜,单海燕
北极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在北极和全世界引起广泛影响.聚焦全球变暖和碳排放问题,北极地区推出相应气候与环境治理框架政策.该文围绕政策框架对北极碳减排作用开展研究,选取2011—2018年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及非成员国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北极理事会20周年联合声明政策框架对北极地区碳减排效应的影响.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该政策框架的发布对碳减排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结合分析结果和北极地区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治理模式,提出推动北极地区碳减排的治理方案与对策建议.
2023 Vol. 57 (1): 129-139 [摘要] ( 222 ) HTML (1 KB)  PDF (2563 KB)  ( 297 )
140 重大入侵害虫草地贪夜蛾的防治研究进展
彭 蓉,孙晓燕,王一凡,方艺瑄,姜子琪,刘思捷,蔡林汝,刘凯于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的一种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警的世界性重大农业害虫.其幼虫可危害水稻、甘蔗和玉米等多种农作物,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自2018年年末大举入侵中国以来,对我国农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该文分别从理化诱控、化学防治、生物防控、农业防治和综合治理五个方面,对目前国内外现行的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并分析了各种防治方法的利弊.该文还指出今后应加快生物防治新方法的设计与筛选,做到研究与防治并行,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综合防治体系,并结合农业种植模式的调整优化,争取早日实现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高效可持续治理目标,促进农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2023 Vol. 57 (1): 140-151 [摘要] ( 237 ) HTML (1 KB)  PDF (1344 KB)  ( 149 )
152 高温和高盐对Nitrosomonas nitrosa WH-1氨氧化活性的联合影响
程 凯,杨 睿
自养氨氧化细菌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细菌,但高温和高盐对其氨氧化活性的联合影响研究仍较为匮乏.该文以纯培养的自养氨氧化细菌Nitrosomonas nitrosa WH-1为例,采用响应面法测定了温度与盐浓度对N. nitrosa WH-1亚硝氮积累速率的联合影响,还测定了不同盐浓度条件(3~18 g·L-1)和不同温度条件(36 ℃~48 ℃)下的最适温度、半数抑制温度和半数抑制盐度.发现高温与高盐对亚硝氮积累速率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当温度由36 ℃升至42 ℃,半数抑制盐浓度由8.84 g·L-1增至10.45 g·L-1,而盐浓度为15~18 g·L-1时的最适温度和半数抑制温度也显著高于盐浓度为3~12 g·L-1时的情况.上述结果说明,高温可以缓解高盐所引起的抑制,且适度的高盐也可以提高自养氨氧化细菌的耐热性.
2023 Vol. 57 (1): 152-158 [摘要] ( 213 ) HTML (1 KB)  PDF (2473 KB)  ( 251 )
159 旅游消费意愿影响机制:基于目的地信任与疫情知识的中介与调节效应的研究
龚 箭,胡 立,王紫阳
灾难与危机爆发后,旅游地采取有效措施激发游客的消费意愿是灾后旅游业复苏的关键因素.该文以武汉市为典型案例地,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基于新冠肺炎知识和目的地信任构建基于风险感知对旅游消费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借鉴国内外成熟量表,共采集358份有效问卷,通过信效度验证,进行了验证性因子SEM、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旅游风险感知并不直接负向影响旅游消费意愿.旅游风险感知对目的地信任有负向作用,目的地信任对旅游消费意愿有正向影响.2) 目的地信任在旅游风险感知与旅游消费意愿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3) 新冠肺炎知识了解程度的高低对旅游风险感知与旅游消费意愿影响机制存在显著调节效应.对此提出旅游地旅游修复对策: 1) 完善疫情防控措施,降低游客的感知风险.2) 正向多渠道宣传,重塑目的地信任.3) 加强新冠肺炎知识普及,提升游客的疫情知识.
2023 Vol. 57 (1): 159-170 [摘要] ( 229 ) HTML (1 KB)  PDF (1328 KB)  ( 305 )
171 我国星级酒店业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及协同路径研究
兰 伟,龚 箭,陈 兴
研究星级酒店业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特征,为星级酒店业空间布局提供理论参考.该文基于2010—2019年星级酒店业与旅游流指标数据,通过熵值-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综合评价指数与耦合协调度,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揭示耦合协调度时空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 空间等级性:耦合协调度由东部沿海地区经由中部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递降.2) 空间地带性:耦合协调度次高值以上区域为东部沿海地区;中值区为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并围绕三区域动态调整;次低值区总体缘中值区周边插值分布,形成“T字形”空间分布格局;低值区长期聚集在甘肃、宁夏、青海和西藏等地区.3) 空间聚集性:耦合协调度全局正向空间聚集性和局部空间聚集性显著,冷热点分布具有规律性.4) 空间方向性:耦合协调度重心总体有自东向西迁移趋势,在空间上沿东北—西南方向分布,并向东—西方向倾斜.协同路径包括:星级酒店业与旅游流发展规模调控;星级酒店业与旅游流发展效益提升;星级酒店业与旅游流空间结构优化;星级酒店业与旅游流系统结构改善.给出的建议为:强化星级酒店业开发建设政策调控力度;提升旅游市场规模与推动优质旅游发展;建立省际旅游合作与区域旅游协作机制;提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与优化服务供给.
2023 Vol. 57 (1): 171-184 [摘要] ( 191 ) HTML (1 KB)  PDF (7562 KB)  ( 47 )
  编辑部公告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22 我刊参加承办全国性学术会议 第三届全国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再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22 关于我刊近期发现假冒网站的声明
22 我刊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湖北优秀期刊”等多项荣誉称号
22 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办公情况说明及COVID-19专题征稿启事
22 本刊荣获2019年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称号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
  下载中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首届青年编委征集启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版权授权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学术诚信声明
地图管理规定
作者个人信息修改操作说明
  友情链接
22 华中师范大学
22 OSID
22 知网首发
22 中国编辑学会
22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22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22 中国期刊协会
版权所有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地址: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田家炳楼7楼华师学报编辑部 邮编:430079 电话(传真):027-67868127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